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施少斌:生活要永远在路上

时间:2017-06-14 16:12:16       点击:
更多

作者:朱义正


来自潮汕的施少斌是个不肯让自己闲下来的人,他33岁时出任王老吉董事长,是国企有名的“少帅”。一手打造了王老吉品牌后,又出任珠江钢琴董事长。在外人看来两个完全不同行业,施少斌却并不在意这种跨越,依然做的游刃有余。


如今,施少斌已经离开体制,自己创业做投资公司。他说从不觉得自己是“万众创业”的一员,而是找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做事。他不肯让自己停下来,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他保持着求知和求变的欲望,永远走在路上。


 

感恩在国企的岁月

Q

您是学生物化学出身的,却做了营销,会不会有不适应的感觉?


施少斌:这种情况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是比较普遍的,学技术、学财务去做营销岗都不少。我学的是生物化学,毕业之后进入了老牌的中药厂,开始是做研发,工作内容和我学习的是不一样的,不过我始终记得是,老师教的课程主要是能力,必须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工作岗位来进行,吸收和学习跟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我原来对中成药一无所知,工作后就需要去学习中成药的相关知识,从药理、药学、技术工艺、质量等从新开始,后来就选择做销售。人生有很多选择,你要有很清醒的判断,明白你的长处是什么、你可以做什么、哪些方面可以做的很好。我当时觉得自己更适合做营销,因为会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撬动别人,把生意做起来,而不是简单的靠吃饭交朋友。我自己觉得自己是敢于挑战的,大学的时候在学生会也比较喜欢和别人打交道,所以就选择了做销售。

 

Q

您在广药工作多年,您认为这些老牌国企怎样去焕发青春?


施少斌:事实证明通过改革创新已经是不断向前发展了。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讨论,国企能不能做好,甚至认为国企都是僵化落后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许多优秀企业都是国企,比如格力、广汽都是优秀的企业。能不能生存发展,主要是看能否在好的机制、好的平台和好的队伍能够在里面去发挥,就是等于说政府搭建这个好的平台,用好各种政策,让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640.webp.jpg

Q

 您从医药行业到钢琴行业,怎么做到在两个行业都游刃有余呢?


施少斌:其实我不觉得我的跨度很大,因为首先珠江钢琴和广药一样也是国企,第二也都是老牌的名牌企业,珠江钢琴是世界的品牌,广药是国内走出去的知名品牌,第三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做强做大的,第四他们都有政府和股东的支持、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好的班子、一个好的团队,两家企业的经营是很类似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没有太多的区别,只是继续了解行业的特征,然后不断地做强做大。

 

Q

 您在国企工作多年,这段职业生涯给您留下了什么?


施少斌:首先是感恩的心态,我在国企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八个字:感恩、责任、激情、智慧。大学时候老师教给我们更多的还是如何学以致用,去适应社会这个复杂的系统。最大一本书就是社会,国企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处事,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长大。我有好的领导同事朋友,一直支持和帮助自己,让自己不断提高。我比较幸运,一开始我是研发的,后来做销售,被领导看中就调去做领导的秘书,再成为年轻的干部,年轻的副总一把手,国企这个大的平台上有很多好的伯乐,伯乐用培养千里马的精神,把我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历经各种锻炼,培养成为企业的当家人,我是很感激的。


第二个是责任,不管原来是部门领导,企业的一把手,还是到上市公司的当家人或集团的一把手也好,本身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把企业管好,把队伍带好。不管是从王老吉,还是到后面的珠江钢琴,应该说我没有愧对自己的岗位,就是在履行自己作为国企领导人、员工、当家人的责任。


第三就是激情,不单止是在国企,在任何时候我都很强调激情。没有激情的日子根本就很平凡,也会丧失斗志。我在国企面临的问题更复杂,好的企业如何让它更好,困难企业如何扭转困难,濒临破产的企业如何抢救,以及我们在应对各种各样复杂情况的局面,怎样用一种昂扬的斗志去面对,这就需要激情。


第四个是讲智慧,我们不能像蛮牛一样横冲直撞,盲目努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理有据有节。以什么方式做、找谁做、怎样才能做好,都要有严密的逻辑。我在90年代末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到2008年读企业管理的博士,再忙再紧张都坚持拿下了学位,而且很快能把学到的东西放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以致用,这是最大的收获。我2001年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就去王老吉做掌门人,刚好将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包括品牌的塑造、文化、团队到整个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在中大的那几年学习。第二个跨越是读博士,读完博士以后,去了珠江钢琴当一把手,再到后来自己创业,觉得博士的课程确实又让我提升了一个台阶,不是简单的说学的东西怎么用的问题,而是学和用的过程里,能不能找出新的方式方法,可以触类旁通,带动我在新的领域里挑战自己。

后来2014年开始挑战自己,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去接受新的历练,包括后面接触互联网、尝试做股权投资,以及后面重新回到上市公司做等,这些都是当年在国企打好的基础。所以还是以感恩的心,不忘国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就是我对国企这20几年经历的回顾。


640.webp (1).jpg

到新的位置去做事

Q

您提到自己大学时在学生会工作过,大学生活给您带来了什么?


施少斌:大学的学生会工作很锻炼人,那时候学生会没有很多限制,第一个是学生会的指导老师、辅导员对我们很信任,让我们可以主动找活干。这也是为什么我以后对销售、市场这块感兴趣。我们当时做一个事有没有意义,首先是看受不受欢迎、有没有市场,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做什么都白搭;第二个要得到学校,包括指导老师、上级部门认同,有些事可能学生欢迎,但老师不认可,也不可以;第三个,要做出别人没做、做不好的,差异化。这个就是学问,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当时在生物系,有很多国际级老教授、老专家,学科里的佼佼者、领头羊,除了课堂上讲的内容,他们的经历是很多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的。所以我就利用了学生会干部的优势,主动请他们开讲座,当时讲座命名为“老水手的心声”。我把他们比作老水手,在这艘船上,我们是新兵,他们教我们如何在大海上航行。请到了生物系的著名老学者、以及一批青年才俊,坚持开了很多场,每场爆满。我作为主持人,就需要考虑怎么串词,让主讲和学生都喜欢。现在回头看,我讲话的逻辑性,和那时候都有些关系的。


另一个活动是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会联谊,那个时候香港人和大陆人相比有优越感。所以他们来,我首先要考虑如何让他们和大家打成一片,大家之间去除陌生感,让他们没优越感,我们没自卑感,这个很重要。所以这些事情就是学生会的锻炼,让我以后在待人处事,能做到所谓的有理有据有节,锻炼了自己。

 

Q

您曾经提出过“快乐营销,幸福营销”的概念,您是怎么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幸福、快乐的呢?


施少斌: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你才能让自己不快乐。别人永远不会让你不快乐,因为你自己觉得不快乐就会给自己找理由,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我刚说了,由于我们国企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从最基层员工,再到中层干部,特别是在领导身边当秘书和办公室主任,是最锻炼人的,要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领导压力大了如何帮他化解,如何换个思维体谅他。但是有些时候,你不能要求别人去帮你减轻压力,因为人家没有那个义务。这个时候你只能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我常说“心中有太阳,处处见阳光”,不要自己内心带着很阴暗的东西。所以大概01年的时候我在王老吉提出了“快乐营销”的理念,后来延伸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十几年后我到阿里巴巴去考察,发现他们的理念跟我也是相类似的。


用快乐的心态做事情,也就不会觉得辛苦了。因为你快乐了你会更有激情,因为充满激情所以会效率更高,产出更好,即使失败了也会重新站起来把事情做的更好。同样你的快乐也会感染别人,一个细微的动作或无关紧要的问候会改变的一个人的生活。比如你在电梯里见到一个陌生人,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把头扭到一边不搭理人家。如果你能简单的问候一句,或者是帮忙按下电梯楼层,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在这会儿就传递了。如果她这时候心情很难受,因为你的一句问候心情好转,回到家后就不会和儿媳妇吵架。这样儿媳妇心情也好,到学校就能愉快的给学生们上课。学生们心情也很好,这样就不会在外面惹事,回到家跟爸爸妈妈相处也能很好,父母也就有了好心情。所以这都是一个连锁反应,快乐的心情是可以传递的。

 

640.webp (2).jpg

Q

您的创业是从什么开始的?


施少斌:我刚离开国企离开体制后也有自己在做一些事情和项目,比如给政府、投资人做资讯。后来就在广州办了电子商务网,是一个电子商务的服务平台。这段时间不是简单的去当老板、去投资,更多的是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长处还是在健康产业,所以15年的时候朋友邀请我去香港出任天大药业的执行董事总经理。其实我也犹豫了很久,因为我离开体制,就不想约束于某一个公司,但是后来就想还是可以去挑战一下自己,因为人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精彩。到了16年年底,自己又在思考,想重新专职。很多人说我不安分,其实我不是不安分,而是学习和求变的欲望太强,总想做不一样的事情。这个时期是股权和资本迅速发展的时期,产业和资本怎样结合,是很有挑战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我就重新“在路上”,创立股权投资公司。刚好中国民生投资总公司的健康基金落户广州,我成为这家公司的创始合伙人。

640.webp (3).jpg

出任广东省国有资本研究会副会长,与会长梁军合影


Q

您在国企的时候,是否一直都有创业的想法?


施少斌:我一直没有可以把自己当成创业的一员,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在做事。所以我也没有感觉从哪一天开始我想自己来创业,我只是想找一个新的位置去做事。

 

Q

您是14年的时候做电子商务,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行业,您觉得是时代改变了您,还是您在追赶这个时代?


施少斌:这两者没有矛盾。只有你主动去追赶这个时代,时代才会改变你。首先你要有一种主动的精神去追赶,你才能够不被变化淘汰。时代变了你也变了,是你跟时代一起改变。以前我们把“互联网+”叫作是“顺势而为”,但后来为什么叫“势在必行”呢?因为这个“势”很重要,你就顺着它的“势”,不行的话你就一定面临着淘汰。

 

Q

创业到现在,您的事业现在是处于什么阶段?


施少斌:还是在路上,因为我们创业不像别人原来就有雄厚的基础。其实我一直不觉得自己是在创业,就是在做新的一个工作。所以我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一定要赚多少钱,一定要过多美满的生活,每天都不用干活了,就是创业成功了,这不是我的标准。我更多可能体现在能不能在某一个时代,把自己的事情按预期的去做好。做不好,给自己再有一个补救的机会再努力。

640.webp (4).jpg

要永远尝试新鲜的事情

Q

您提到自己是一个学习、求变欲很强的人,这样的特质是从哪来的?


施少斌:可能和从小的家庭教育有关吧。小时候我父亲问过我一个问题,一个砖头可以用来做什么,我脱口而出可以用来建房子。他说你再想想看,当有狗来咬你的时候砖头可以用来做武器保护自己,拿东西不够高的时候砖头可以用来垫脚,当汽车在斜坡上的时候砖头也可以用来防止溜车。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这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尝试不同的位置带给我的不同体验。当时如果不从国企离开,就混日子到退休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我想出来证明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改变的能力,自己的追求和最后的结果能不能匹配。

 

Q

您现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您是否还享受不断创新的过程?


施少斌:是啊,还是很享受的。我是希望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我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股权投资的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产业加资本,重要的如何去产业和资本的融合,在这个生态中能够找到发挥你资本的优势,又能将产业的优势体现出来。找自己能做的,最善于做的事情,集中精力在这个领域或者某个阶段,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也是蛮有挑战性的。

 

Q

您是否觉得自己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施少斌:我认为我一直处在上半场,我觉的下半场是躺在床上不动了那才是下半场。所以不管怎么样我都会一直在路上,因为没有停下也就不会存在下半场的说法了。当然在上半场里面,有时候是前锋,有时候是守门员,也可能是后卫或者中卫等等,或者是教练,下场歇一歇,观看场上的变化情况再去打,充满激情,更加睿智。

 

Q

您觉得自己“在路上”的这个状态能保持到什么时候?


施少斌:我当然希望越久越好。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的同时,把身体保护好。我希望自己的心态不会老去,永远可以尝试新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