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澄海新兴街里藏了一位老手艺人!中央电视台曾慕名而来……

时间:2018-10-15 12:27:36       点击:
更多

 本次口述史向你解密,关于“刻印”那些事……

  “新兴街”,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该街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全街长达200米,由54间两层楼的栈房组成。每间栈房宽5米,长10米,最长的21米。“刻印之家”位于新兴街“下街”,共由两间栈房建成,是一落不完整的“四点金”风格建筑,算是新兴街占地最大的一落厝。

  走进新兴街斑驳古旧的“刻印之家”,也是印主(下文简称“林伯”)的家里,林伯便微笑着说:“来坐,食杯茶哩”,这句话也是东里社工入户访谈最常听到的一句话。

  一杯潮汕功夫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林伯开始带我们走进他的刻印世界……

  

  

  

  
 01/本期口述史人物介绍

  “刻印之家” 林姓家传两代做刻印, 距今至少有80年的历史,印主是第二代传人。从10几岁开始与父亲学习刻印技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从零学起,现在他开始传给孙子一代。 话语间,林伯指着某挂在墙上的照片与社工说:曾接受过央视某个栏目组的采访,才得以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影视资料。……林伯代表着民间工匠的普通特质:谦卑宽和,并不多言,讲起话来句句不离他做了一辈子的刻印。

  

  

  

  
 02/林伯刻印的种类

  林伯指着摆放在玻璃柜里的各式各样的印模,与社工介绍他们的名称,分别有月糕印模、桃形粿印、鹿形印模、丁饼印模、肨pàng桃印模、公章、私章、糖浆印模(拜老爷时的做糖塔的印模)等等,基本上所有的印模种类他都有刻印。

  

  

  (图为文化达人杨伯提供)

  

  其中桃形粿印模在以前逢过年做鼠壳粿 、拜米瓮做红粿桃时,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百姓生活里,月饼模子是过中秋节少不了的器具;鹿形印模,是潮汕地区游神祭拜桌上的其中供品之一的印制器具;公章具有凭信、证明、指示、标识等功能,被用于官府的公文和关防以及私人的钤押,个人私章更是数不胜数……

  

  

  图片为文化达人杨伯提供

  

   03/刻印的部分工序

  林伯告知社工:刻印的工序,说起来就话长了。简单来说,整个刻印工序说起来有:选用优质木材、根据木材的大小设计切割成胚具、画印图、雕刻、刨光等诸多工序。 如果是制作粿印模具的话,还需要用软纱布将印面磨平。每一个环节都煞费工夫和费心思,这些环节如要详细来说就话长……总之,雕刻印模是手工活,技术难度高,无法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雕刻师傅的“能力”和“经验”,在制作过程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刻印工具

  在选材方面,林伯一般托人去福建购买优质木材当材料,就近的就曾经在莲华新楼采购过。林伯告知社工:较好的木材是“梨材”,有青皮梨、红花梨、鸟梨等,其中野生鸟梨材质最佳,有着其他木材材料无法替代的长处:它纹理清晰,易于加工雕刻,质地紧密坚硬,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和保存时不易断裂劈损。

  

  林伯特别强调,在雕刻这一环节,首先要割掉多余的木材,然后将印面磨平,到差不多临近的位置(这个位置是靠自己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拿捏的准)就画粿印,再根据画的粿印进行雕刻。在雕刻这一环节,刻刀、花刀的挑选和使用就十分讲究,每次都要根据花纹的深浅和不同,选用不同的刻刀,刻刀有大小不同有10来把,经过无数次的重复雕琢,才能使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从中也可以窥见和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

  林伯说起自己年轻的故事,眼里似乎散发着闪烁的光芒,让人感觉他还是彼时彼刻的年轻人。

   04/匠人 & 匠心& 匠品

  

  社工问

  印模是大的容易做,还是小的容易做?哪种比较耗时?

  林伯说:这个难界定,从一块木材到雕刻出一件作品,我们需要考虑整体的构图、比例、雕刻的精细程度等。袖珍类、小的印模呢,雕刻费精神;大个印模雕刻呢,费工时,例如记错的改错章规格14mm*3mm,这个规格属于最小规格,特别细微,这个制作特别费精神。拿我年轻时候来说,手艺娴熟,以红粿桃印模为例,一天才做成4个(胚具已设计切割)粿印。坐在旁边的杨伯也笑着说:“啊伯现在年纪大了,老了,一天一个都很难完成。"

  李宗盛说: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的。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它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关于粿印的花纹,林伯告诉社工:在文化革命之前,老的粿印的花纹一直都是这样沿袭下来。粿印有各种图案的印纹,除了好看之外,潮汕人讲究突出吉祥的寓意。“寿”字图案是潮汕地区比较广泛采用的传统图案,制作时首先要在粿印的下方雕刻两片“如意叶”,“寿”字两旁还要雕刻荫藤,寓意长寿、长久。但自从文化革命之后,为了省工省时,潮安那边就设计成为简体,加上学徒来学习时觉得很难上手,花纹就越来越简化了。“现在有顾客找上门请我雕刻那些难度高的老式粿印,我也说我没做了,年纪大了没办法再雕这种作品。”林伯笑着说。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05/社 工 反 思

  关于“刻印”的哪些事,还有许多许多……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中,我们走进了“刻印之家”刻印匠人林伯,或者在这短暂的世界里只窥得皮毛,但我们与传统手工艺的联系又密切了一点,用心去感受了刻印的工艺之美和工匠精神。 也这是因为类似林伯这样的一群潮汕匠人,成为了这一路美的引路人……

  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从事这项费时费力但利润不高的纯手工艺活的人越来越少,刻印制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技艺精湛的刻印师傅也慢慢老去,年轻一代对这门技艺知之甚少,大多不愿继承,传统的手艺就这样慢慢凋零,甚至面临失传。

  东里社工希望能尽己之力,通过口述史行动,保留樟林历史文化记忆,一起关注、守护,将属于刻印这门历史悠久、优秀的潮汕传统手艺的故事传承下去,历久弥新。

  来源:东里社工站、澄缘似海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