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这些时髦人“拗造型”的单品,都是当年下南洋的玩剩下的...

时间:2019-04-03 14:04:57       点击:
更多

  若是问有留意流行趋势的朋友,近年来哪些风格正大行其道,哪些单品正成为爆款,在众多答案中,一定会有“格纹”和“竹编”的元素。“格纹”作为经典始终受到时尚人士的青睐,而“竹篮包”则堪称新晋街拍神器,风靡一时。

  

  

  慢着!看着这些备受时尚人士推崇的“拗造型”单品,身为正宗潮汕人的小编怎么觉得...有点眼熟?

  

  最后,在下面这张图里找到了答案——

  

  这,不就是当年咱们的潮汕先辈下南洋时必带的“过番”三件宝中的其中两宝吗?

  所谓“过番”三件宝,就是一块甜粿、一只竹篮,还有一条水布。带着这三个“物件”排队登上红头船,正是当年到海外谋生的潮汕人的经典形象。小编不禁要感叹一句,我们潮汕人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潮”啊,现在的所谓时尚单品都是当年我们的先辈玩剩下的!

  当然,这只是戏谑。事实上,当年潮汕先辈带着“过番”三宝漂洋过海的时候,心里想的和时尚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踏上的是一条未知命运的道路,为的是家里亲人的生计。潮汕有一句俗语,叫“无可奈何炊甜粿”,就充分表明了“番客”的迫不得已。

  为什么“过番”三件宝会是甜粿、竹篮和水布呢?竹篮用来装东西,没什么可说的,今天我们重点来说说甜粿和水布。

  甜粿

  旧时物质缺乏,没有保鲜措施,甜粿可以作为干粮用,因此出远门的人身上会携带甜粿充饥。

  当年潮人过番都是在澄海坐红头船出洋,红头船利用风帆,顺着潮水和风势行驶,如果天气状况不佳,就要在海上长时间漂流。一块耐存放、可果腹的甜粿,便支撑着漂洋过海的“番客”,直至到达彼岸。

  

  甜粿有“经久耐放”的优点,但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与物力,当时没有一定财力的普通家庭是难以支持的——

  首先,要先将糯米洗净,再用清水浸漂滤去水份阴干,然后放进石臼用人工舂成糯米糕。这道工序很费功夫,至少要过筛二三遍,粉末越微细越好。之后,按照一定比例掺入白砂糖或红糖,并拌入水份搅拌均匀成为糯米浆糊,放入专用粿帕,最后放在圆形的粿箕上装入蒸笼,用炉火加热将其充分蒸熟。

  甜粿制作费时费力,一般穷苦家庭无法承受,而许多潮汕人也是到了山穷水尽才会动起背井离乡去“过番”的念头。要过番,则必须做甜粿,所以当时如果看见贫穷人家在炊甜粿,便意味着这家人有人要过番了,这便是“无可奈何炊甜粿”了。

  水布

  水布又称潮汕浴布,是潮汕民间一种男子普遍使用的水腰带。红白、黑白或蓝白相间的方格,这是潮汕水布传承不变的三种主要色彩。水布用纯棉经纬纱布编织而成,十分柔软,揉合时犹如一根粗绳子,吸水性能好,易于拧干,且价格低廉。

  

  潮汕民间流传着“韩愈设水布”的故事。相传古代潮州交通不便,木材载运都要通过榕江、韩江等河流,由撑排工将木材缚成杉排,顺流漂下。运送杉排的撑排工经常下水推排,为了方便,他们和纤夫一样索性不穿衣服,裸露身体。这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感到难为情,认为是伤风败俗,便告上了潮州官府。

  那时,被贬到潮州任刺史的韩愈,觉得撑排工、“担鱼崽”工劳作时,不穿衣服,非常不雅观,而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则容易得病,怎么办呢?韩愈冥思苦想,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撑杉工放排、“担鱼崽”工下水数鱼崽时,可以不穿衣服,但要用一长布条把下身围起来以遮羞。于是,“水布”就产生了。

  到了近代,一条潮汕水布在种田的潮汕男人手里,更变成一件神通广大的宝物,妙用无穷,有民众所作的歌谣为证:

  一条浴布五尺长,轻纱薄织二尺宽。

  洗浴擦身多爽快,既经济来又方便。

  雨天遮身当雨衣,热天还可挡阳光。

  劳动之时作腰带,树下作席多舒坦。

  包头可以作帽子,冬作围巾暖洋洋。

  遇急可作防身器,肚饿束腰顶一餐。

  

  水布用处这么大,过番的人自然也要带上啦。他们离乡时,就是用一条水布,包着几块硬梆梆的甜粿和零碎日用品,包着一点故乡的泥土,包着对故乡的眷恋和亲人的泪水。在海外拼搏的潮汕人每每目睹这水布,便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故乡,思念起家乡的妻儿亲人。

  

  说了这么多,知道真相的潮汕人,再看到竹篮包和格纹围巾的时候,眼里应该不再只有“时尚时尚最时尚”了吧。当年“番客”漂洋过海的不易,从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陈友义 《潮人对韩愈的神化及其文化机理》

  黄剑丰 《潮汕人把生育与发展的祈求做成一个粿》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