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人们一想到“地标”,就能唤起对整座城市或是整个国家的记忆。如果评选百载商埠汕头的“地标”,人们自然会想起小公园亭、南生公司、老妈宫等。其实位于民族路的胡文虎大楼,也是当之无愧的汕头地标。如今,这座地标背后有很多传奇故事,已逐渐被汕头人遗忘。譬如,绝大多数汕头人都用过万金油,但很少人知道,在若干年前,万金油就是在这座胡文虎大楼生产的。
▲胡文虎大楼现状
对于这座胡文虎大楼,老汕头人都有深厚的感情。曾任汕头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社科联主席的陈汉初先生,就是其中一位。2007-2008年期间,老市区已被列为危桥的洄澜桥实施重建,与之相连的民族路也规划拓宽改造。毗邻民族路的这座胡文虎大楼,当时尚未列入文保单位,因为超出规划红线14.55米,面临拆除的命运,随即引发各界争议。陈汉初就在政协会议上领衔提交了一份建议,呼吁对该楼进行保护。他认为,这座民国建筑兼具建筑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大楼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上有圆顶结构,有点类似白宫的风格,非常有特色;而且大楼是知名侨商胡文虎的产业,他把虎标万金油带到汕头来生产经营,而且赚钱之后也非常热心公益事业,这座楼承载着他的侨情侨心。因此,在当时陈汉初指出,路可以走弯,但是楼如果拆了,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胡文虎大楼的塔楼
后来,经过省文物保护专家的考察论证,胡文虎大楼作为汕头市二十世纪文化遗产被保护下来。再经过多年努力,这座汕头老地标已被申报为省级文保单位,今年又完成了全面修复。重回故地,陈汉初感慨良多,我们的话题又回到胡文虎大楼的历史上来。早在1927年,籍贯福建的缅甸侨商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来汕创业,经营独家产品——万金油。他们选址在洄澜新溪南岸,开始兴建永安堂制药坊汕头分厂。这座大楼设计别出心裁——因为地处路口转角,楼面顺势设计成扇形弧度,三层楼之上又矗立一个筒形塔楼,一时成为汕头第一高楼。
▲民国时期胡文虎大楼上的巨幅广告
陈汉初手头还收藏了一张老照片。照片上,胡文虎大楼侧面整个墙壁刷上了巨幅广告,印上五个大字——“虎标永安堂”。他告诉记者,在半个多世纪前,汕头人只要一提万金油,顺口就是“胡文虎万金油”,因为印象太深刻了。当时甚至流行一句口头禅——“你是万金油,什么都可抹”,意思就是嘲讽人家事事都会一点,但没有一样精通。
▲胡文虎与万金油
我们在民国老相片上又发现,当时胡文虎大楼的塔楼上,还塑造了一只巨型老虎,相当威武。而且这张相片被印上永安堂产品的包装,行销海外。资深的嵌瓷艺人许少雄,在看过老照片之后,唤起了童年的记忆,因为他自小就听家族长辈讲过,相片中那只老虎是曾祖父许石泉的手艺。虽然不清楚是灰塑还是嵌瓷工艺,但听说老虎的身体是用当年装水泥的水泥桶塑造,体长有3米多。作品完成之后,受到胡文虎的赏识,许石泉还应邀到香港,为胡文虎自家虎豹别墅的装饰工程施工。不过很可惜,当许少雄来汕头参观胡文虎大楼时,他才得知,曾祖父创作的那只老虎,早已在解放初被拆除。
▲民国时期胡文虎大楼塔楼上的老虎造型
胡文虎大楼的辉煌往事,大部分汕头人也只知凤毛麟角。但老汕头人一提起胡文虎大楼,往往会联想到离此不远的胡文豹大楼。因为当年两座高楼都是胡家产业,老辈人为了区分,约定俗成用胡氏兄弟的名字来分别称呼两座楼。事实上,韩堤路上的胡文豹大楼,在1934年建成之后,就成为胡文虎创办的《星华日报》报社社址。在汕头市图书馆收藏的《星华日报》老报纸中,我们就对永安堂万金油和胡文虎的事业有了进一步了解。
▲胡文豹大楼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出版办公室副主任曾旭波告诉记者,胡文虎之所以来汕头创办《星华日报》,是因为他很早就已经体会到,做实业得有自己的喉舌——那就是报纸。事实上他早年花了大量的广告费去宣传自己的产品。渐渐地他就觉得,与其将钱让给别人赚,不如自己赚。所以从1913年开始,他就尝试与别人合作办报,不久又在新加坡独立创办了第一家报纸——《星洲日报》。到1931年,胡文虎又在汕头创办了他在中国国内的第一家报纸《星华日报》。之后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星系报纸接连创办了十多家。
▲《星华日报》1950年国庆版(陈汉初收藏)
今日的汕头人,对胡文虎的认知,大都停留在他发明的万金油,以及他华侨首富的头衔。实际上,胡文虎在当年的侨界,不单是首富,更是“首善”。他为汕头乃至全中国慈善事业做出的贡献,用一本书都写不完。
▲
福建 中川村
▲福建中川村 虎豹别墅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的中川村,是胡文虎的老家。1946年,已到晚年的胡文虎在此建成了一座虎豹别墅,成为暨香港、新加坡之后第三座虎豹别墅。如今这里已布置成胡文虎家族事迹展馆。我们在这里,详细了解到胡文虎从一个中医师的儿子,靠聪明才智成长为药业、报业巨子的传奇一生。
▲
胡文虎塑像
1882年,胡文虎生于缅甸仰光,父亲早年来此定居并开设了永安堂中药铺,致力于治病救人。胡文虎十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回老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准备继承家学。记者在中川村,就有幸参观了胡文虎童年读书的花学堂。当地人告诉我们,胡文虎小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西游记、八仙过海和水浒传等小说故事。据说一些小说中的人物造型,后来还被塑造到他在香港的虎豹别墅里。小时候的胡文虎,到了晚上还喜欢躺在中川村老街的土桌板上看星星,所以后来他创办的报纸,都是以“星”字开头。
▲
胡文虎童年读书的花学堂
逐渐长大之后,胡文虎返回仰光随父学医。可惜,在他26岁那年,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接管了中药铺生意,尽管他们卖力推销药材,生意却每况愈下。后来胡文虎偶然发现,日本生产的成药仁丹,携带方便,药效也不错,在缅甸颇有市场。于是他受到启发,决定闯一条新路。在他的说服下,母亲拿出全部积蓄2千元交给胡文虎、胡文豹兄弟,让他们去重新创业。兄弟俩拿着其中一半的钱去泰国、新加坡考察了外国人开办的西药行,然后凭着父亲祖传的秘方,聘请了药剂师,经过好几年的时间,终于研制成功了以老虎为商标的五大良药,为首的正是万金油。
▲
胡文虎开设在世界各地的永安堂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胡文虎兄弟先后在东南亚各地乃至中国的汕头、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开设永安堂分行,其中汕头还建成制药厂,成功让永安堂的虎标药品走向全世界,加上后来又创办了星系报业,胡文虎逐渐成为华侨首富,拥有了“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巨擘”两个美誉。
▲
胡文虎的星系报业之路
在事业有成之余,他在祖国各地致力于救灾、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我们在现今汕头肿瘤医院大院内,就发现了一块刻有胡氏兄弟名字的“汕头医院奠基石”。旁边还有断成两截的“汕头医院碑记”,碑文还原了1933年胡文虎捐资兴建这座市立医院的概况,其中一行字是“……中央侨务委员胡公文虎莅汕,如其故,慨捐巨金二十万”。
曾旭波告诉记者,事实上胡文虎在1926到1936年十年间,先后为汕头公共事业捐资七八个项目,其中包括为汕头救济院捐款两次共五千元;为惩戒场捐款七千元;为教育事业捐款几次——洄澜中学六千,正始小学六千八百元。而当汕头市计划要建设一所市立医院、但市财政无能为力时,胡文虎一次性捐出20万银元的巨资,在汕头轰动一时。20万银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曾旭波举例说,那个时期中山公园一期工程也刚刚完工,整个工程也就是20万银元左右。
▲
汕头肿瘤医院内与胡文虎有关的碑刻
▲
汕头医院老照片
胡文虎看到当时祖国贫困落后的面貌,曾公开宣布,要在祖国兴办百座医院、千所小学。可惜由于后来抗日战争爆发,胡文虎的计划被迫中断。虽然当时包括汕头永安堂在内,胡文虎在大陆的产业都遭受战火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他仍全心全意投入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抗战期间,他个人捐款、购买国债累计超过三千万银元(不含物资),成为华侨抗日捐钱捐物第一人。
▲
胡文虎的抗战史迹展
后人翻阅那个时期的星系报纸,仍能读出这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曾旭波研究过《星华日报》,他认为胡文虎办报,有非常明确的“报格”——他的报纸,无论报道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或者是地方新闻,始终没有忘记报人的职责。比如《星华日报》在抗战时期就多次揭露日本人在汕头一些恶行和霸道行径。在一份纪念特刊上,还以巨幅漫画表达了“以笔当枪”抗战到底的决心。
▲
《星华日报》特刊
经历了近90年的沧桑,位于汕头民族路的胡文虎大楼,今年五一起终于修缮一新并布置成汕头城市发展展览馆。向人们叙说着汕头改革开放40年来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巨变。当我们徜徉其中,我们脑海里又浮现出胡文虎先生的身影。在半个多世纪前,他也在这座大楼中,追求着他的实业救国梦,今日他热爱的祖国已旧貌换新颜。
来源:民生档案、汕头橄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