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除了广济桥,你可知“潮州府第一桥”?

时间:2022-11-03 15:57:23       点击:
更多
微信截图_20221103155025.jpg



官路由来

应当说是先有万里桥后有官路,而官路由经过万里桥,所以万里桥总是与官路联系在一起。明朝嘉靖年间潮汕有一个姓陈的国舅爷。一次省亲回家,因当时潮汕还是一遍“蛮夷之地”,道路崎岖,省一趟亲十分劳累。嘉靖皇帝不忍国舅如此辛苦,遂命人修了一条石路,直通国舅爷家门,即“官路”。途径万里桥,而万里桥又是连接海阳(潮安)和揭阳的重要通道,因而“官路”对当时的潮汕居民来说相当重要,一直到近代道路的修建。后来因近现代道路的修建,“官路”的功能被削弱,慢慢荒废了,很多之前的石路变成土路或者水泥路。在今登岗镇老市区,还留有一小段小小石路,估计是剩下的最后一小段了,然而依然未能引起当地政府的保护,石路虽在,但却被来往车辆弄得凹凸不平了。

微信截图_20221103155037.jpg

“灯光照万里”

明朝末年,在潮州府揭阳县登岗圩官路旁,有一位姓谢的老汉开了一间甜丸铺,一年四季日夜不停地在贩卖甜糯米丸。谢老汉有点文化基础,常爱舞文弄墨。为使其营业做得更好,他便撰写了一对看似在作广告宣传、推销生意,实又有一定深度寓意的对联贴于店门两侧,其联为:

丸味溢三阳,日日为冬节;

灯光通万里,夜夜是元宵。

这联贴出后备受喝彩,人人对其称赞有加。

从上联首句“丸味溢三阳”看,就足以证明他所贩卖的甜糯米丸的香甜气味溢至海阳(后改潮安)、揭阳、潮阳三县的范围了;也就是说,他的产品远近闻名,名噪三县。上联末句“日日为冬节”说的是,人们只有到了每年的冬节才有办理甜糯米丸拜祖宗后供自己享用,而他这里却天天都有此佳品,就说明“日日是冬节”了。

下联就更巧妙了。首句“灯光通万里”既与上联“丸味溢三阳”形成绝对,又有其独特的内涵,很耐人寻味;末句“夜夜是元宵”也很形象,天下只是每年一度元宵佳节,而这里却夜夜都是元宵佳节,就因其夜夜有“通万里”的“灯光”,且“灯光”谐登岗。此对联闻名遐迩,尤其是“灯光通万里”句更为吸引人,一时间传为佳话。

微信截图_20221103155046.jpg

皇姑游赏万里桥

据传当时告老回原籍潮州的礼部尚书黄锦带来了一位迷恋潮州好山好水好风光的皇姑。这位皇姑原只想到潮州领略一下风景风情之后回京去,奈何不久京城陷落清兵手中,她有家归不得,便在潮州定居下来。黄尚书在潮州城北门为她建造了一座名“望京楼”的楼宇,让她在这里时刻昂首北望京城。

皇姑在潮州住久了,也学懂了一些潮州方言。一日,她听到潮州府辖属揭阳县境内有“灯光通万里,夜夜是元宵”的佳境,便命差役用八抬大轿抬着她于午后出发,至晚间到达这胜地所在。她到达目的地后所见到的不外是一些商店点亮灯笼在做夜市生意,还有一些大户人家的门口也点着灯笼照明,更有一些路灯,毕竟是“灯光”,但哪能照万里路远的呢?于是她大失所望,扫兴地大叱:打道回府城去!

其实,这是皇姑误会了。“灯光通万里”有双层意思:其一,“灯光”是“登岗”的潮州话谐音(“光”与“岗”潮音都读为“缸”),“通万里”是通到万里桥,整句是说“从登岗圩可通到万里桥”;其二,登岗圩的灯光也依稀能够照通不远处的万里桥,而不是可照通万里远或有万里灯光。

据说王姑不欢而归之后,更加闷闷不乐,特向黄锦提出她要削发为尼的要求。黄尚书便在潮州北门望京楼附近为她建造一个尼庵,这就是后来的皇姑庵

随着时代的变迁,万里桥早已失去“官路”的功能,几座桥墩也在水流的日夜冲刷中严重变形,但附近群众往来潮揭之间,仍然习惯从这里通行。


声明:本文不代表我们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