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潮汕民间双忠公崇拜

时间:2023-02-21 15:34:16       点击:
更多

“忠义”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熟悉。忠是忠诚,就是强调对国家忠诚。义是仁义道德,就是要求对亲友仁义。“忠义”一词包括忠贞义烈与忠臣义士两方面的含义。忠义英雄就是民间推崇的那些忠贞义烈之英,那些忠臣义士。潮汕民间崇拜的忠义英雄,主要有关公、张巡与许远等。

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张巡、许远正是安史乱起、唐室大厦将倾之际出现的英雄人物。“双忠”的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深为人们敬仰,因此,在各地长期的祭祀中,“双忠”不断地被神化,逐步地方化,成为一个地方经济和安全的保护神,并慢慢地演化为当地的一种民俗节庆活动,形成了目前的“双忠”文化现象。潮汕民间有着浓郁的双忠公崇拜。

一、潮汕双忠公崇拜缘起

双忠公崇拜在潮汕民间有较大的影响。双忠公崇拜最先是在潮阳开始,后远发展到潮汕其他地方的。最引人关注的是,双忠公崇拜在潮阳十分盛行,几乎盖过关公。潮阳的双忠公崇拜,可向睢阳或张巡、许远两人的家乡叫板。张巡许远殉难于河南,为何落户于远在千里之外、为蛮荒之地的潮汕?而潮阳人为何对双忠公如此深情厚爱,狂热崇拜?

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物入朝。钟英道经睢阳双忠庙,因景仰张许之烈,入庙斋拜,乞赐灵佑。当夜,梦得神告,庙殿后匮中有十二神像及一把铜辊,赐予带回,并说潮阳东山东岳庙左佛寺之后有大石屹立之地,可以建祠祀之。

钟英尊神之嘱,将神像铜辊带回置于东岳庙,本人遂“立化”为神。及后,人们每见东岳庙上空“玄旗双出”。旁寺僧人惊怪,报告地方官,事闻于朝,乃令移寺建庙,祀张巡许远,并赐庙额为“威灵庙”,封张许为双忠圣王——张巡为忠靖福济昭圣灵佑王,许远为善利威济卫圣孚应王;钟英也被迫封为嘉佑侯,建专祠于庙内东侧以祀。灵威庙并称双忠庙,沿用唐肃宗敕建睢阳、海宁盐官双忠庙的“国士无双双国土;忠臣不二二忠臣”传世名联。民间还传有张、许“生守睢阳,死保潮阳”之说。于是之,潮阳开始有双忠庙,双忠公崇拜开始在潮阳出现,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了。

微信截图_20230221152955.jpg

双忠公崇拜在潮阳乃至全潮汕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名臣、士大夫、地方官的推崇。

在张巡许远壮烈殉国的几十年后,著名文学家韩愈出任潮州刺史,撰写了《张中丞传后叙》,着力表彰张许功烈事:“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这使得张巡许远的忠义英雄形象深深地铭刻为潮汕人心坎,为潮汕人所敬仰。潮汕民众特别敬仰韩愈,在崇祀韩公的同时,也祭拜双忠公。

民族英雄文天祥(1236—1283)不但与潮阳有渊源,而且还是一位崇敬“双忠”的官员。1278年10月,身为右丞相的文天祥,率领一支抗元队伍,进入潮阳县境。他把队伍带到东山安营扎寨,并带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双忠庙”拜谒忠魂,杀白马以祭,还拔出宝剑在石壁刻下《沁园春》词,以示与张、许忠义同心。词曰: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歘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现潮阳东山的“邮亭”,便是后人根据此词所提“邮亭下”而建。

民间力量推动“双忠公”崇拜前行。潮阳棉城赵氏族人在“双忠公”崇拜的神灵迎请、祠宇建设、祭祀传承、“忠义”理念传播等等环节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长期护持的贡献。

二、建造双忠公庙

潮汕民间的双忠公崇拜,潮阳为先,最盛行,最热烈,而建造双忠公庙是潮汕民间的双忠公崇拜最主要表现。

潮汕地区崇拜张巡、许远而建造的双忠公庙主要在潮阳、潮州、揭阳等地。以潮阳为最早。宋熙宁年间(1068—1077),钟英将双忠公崇拜传入潮阳,在棉城东山建造威灵庙,即双忠庙,自此潮阳有了双忠公庙。因为双忠公庙较多,民间进行了“统一安排”:东山的灵威庙是“双忠”的总部,城隍前的双忠行祠是“双忠”的现场办公场所,平和东的岭东古庙是“双忠”的家室,文光塔后的塔馆后祠(后迁至城区西环路)是“双忠”的书房,龙井的双忠祠是“双忠”的纪念馆,形成了“文化圣地”——“东山祭祀中心”。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008.jpg

宋后,潮阳双忠庙倒塌。潮阳士大夫赵嗣助等见状,一次又一次地出资,与县官联合修葺。元吉安路嘉洲书院山长刘应雄、明代之李龄与林大春为之作碑记;明惠潮道张冕、惠潮嘉道吴俊写文;清知县臧宪祖与唐祯麟写序;知县蓝鼎元写记。他们在文章里一回又一回书写张巡、许远死守睢阳的过程及其作用,阐明祀双忠之意义。清知县臧宪祖在《重修灵威庙序》中这样写道:“潮之民知之而祀之,则当日之忠有以兴起乎;潮民之忠当日之气,有以感发潮民之气”。正是名臣、士大夫、地方长官的推崇,使潮阳历代崇祀张许双忠烈传至今天。此后,桑田、贵屿、铜盂等地共建起十多处双忠庙。

桑田双忠古庙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乡人称为“大老爷宫”或“大宫”。古庙背靠龟屿,面向大湖山。立于庙前,则可见大湖山诸峰叠嶂,崔巍兀立,貌若盘上叠柑,自古传谓“大吉来朝,地灵人杰”。

据清光绪甲申年《潮阳县志》载,钟英当年睢阳双忠庙夜梦后,当夜乘船而归,拂晓便听到岸上潮语声,甚为惊异,原来已到潮阳之门辟(今潮阳关埠),遂上岸,于门辟山麓创“二圣宫”,再沿榕江南岸回潮阳东山,途经桑田,在屿脚蠔壳堆旁创“双忠古庙”。故有民谣曰:“一创二圣宫,二创蠔壳宫”。据清康熙四十六年《桑田双忠古庙记》载,“县道经于斯也,所经之时异香佳气缭绕山屿,露结双庙二字于石上,乡人异之,谓为双灵所凭依,因而塑像立庙购产赡祭”。“盖自此始,自是时和年登,民康物阜,凡有虔祷悉响应弗爽”。乡民还相传,创庙之时,朝有露结双庙于石上,晚有蚊结双庙于夜幕,皆谓双忠显灵也。1982年,桑田双忠古庙在原址重修古庙,恢宏旧制,画廊雕栋,美仑美奂。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021.jpg

明代嘉靖年间,潮阳贵山都有三处修建双忠庙,每年二月祭拜张巡许远。

明正统年间,揭阳乔林村创建双忠庙,祀奉忠义英雄张巡、许远。乔林双忠庙与建于县署之南的城隍庙、天后宫,并称诸罗城香火最盛的三鼎庙。嘉靖十八年(1539年),该庙的规模得到扩大。清乾隆、嘉庆、光绪和民国年间又多次重修,现存整体建筑概貌为1993年重新修建。乔林双忠庙门匾为状元林大钦手书,庙内有大量明清石刻、木雕、壁画。盛赞潮汕古建筑精华的俗语“古溪祠堂潮林宫”中的“潮林宫”便指该庙。1996年,乔林双忠庙被列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036.jpg

澄海中山路有一处地方叫“双忠公”。这里原来是双忠公祠,祭祀的是唐代名将张巡、许远。后来要建医院,把双忠公祠拆了,但地名却一直流传下来。澄海广益街道也建有双忠庙,潮州双忠庙建在城内仙街头。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049.jpg

三、举办节日巡游文化活动

逢年过节是传统社会人们最期待的时刻,是老百姓最兴奋、最欢快的时光。年节活动丰富多彩,风情万种。“营大爷”即游神活动,在潮汕地区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最受民众欢迎的节俗活动。在游神活动中,有专属的英雄神游神活动,主要是潮阳棉城的“双忠公巡游”活动、潮阳谷饶“宋大元帅巡游”活动、“安济圣王”巡游活动;也有英雄与三山国王、妈祖德福爷等神明同游的游神活动。潮汕民间的游神活动,隆重而热烈,欢快且祥和,人神同乐,人与英雄共乐,是潮汕民间英雄崇拜一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举办双忠文化活动是民间双忠崇拜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社会文明发达,人们已经理性地剔除旧时双忠公崇拜,尤其是庙会中的某些迷信成分。在潮汕,积极举办双忠文化活动的,主要集中在潮阳,而以潮阳棉城的双忠公巡游活动与贵屿街路棚最为热闹,最为出名。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100.jpg

潮阳棉城的双忠公巡游活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源于纪念唐代张、许庙会,从明中期嘉靖年代就开始,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但时断时续。解放以来,只是在1950年、1995年举办过2次。从2008年起,每年都举办。

2016年3月13日,潮阳中心城区棉城举办第九届“双忠圣王圣驾出巡”活动。巡游队伍估计1.2万人以上,在潮汕地区绝无仅有,堪称全潮汕第一大游神队伍!巡游潮阳中心城区一圈,共有英歌队、笛套音乐队、潮州大锣鼓队、醒狮队、麒麟金狮队、四庙标旗队、武术队、太极队、炮囊队、彩车队等近四十多支队伍。城区各主要干道,搭建上百个接神棚!鞭炮声锣鼓声,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标旗、锣鼓、英歌、礼炮,穿行于街道上,掀起了双忠文化节的高潮。

微信截图_20230221153110.jpg

贵屿双忠信俗文化始于明嘉靖年间,是当地乡贤陈江(明正德户部给事中,黄门侍郎)、陈洸(明正德进士,黄门侍郎)告老家居时,模仿苏杭庙会形式而倡导的,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二月初,贵屿镇都会举行一连三天的传统“春游”活动,其中最热闹的就是“街路棚”书画展览。它以怀念赞颂忠义英雄的张巡、许远为内容,寓教忠义于市井街坊中。贵屿“街路棚”文化活动,别具一格,教化功能明显,经久不衰。

每年一度的潮阳棉城的“双忠公巡游”文化活动与贵屿“街路棚”文化活动,以“忠义报国”思想为核心,以“双忠”英雄为楷模,弘扬正义,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促进和谐。

四、传颂双忠公庙故事

创作、传颂关于张许双忠神奇故事,进而将双忠公神化,是潮汕民间双忠公崇拜的又一突出表现。在潮汕民间崇拜双忠过程中留下了一些神化的传说。

故事一 双忠公显灵

传说钟英梦得铜像与铜辊,一夕即“飞”至门辟(关埠),到东山东岳庙旁即浮双旌,钟英也立化甚为神奇。当文丞相吊祭双忠祷祝“倘神有灵当将乘马献”,双忠即显灵,文丞相手中酒杯立倾,马立毙。在桑田神显灵在屿山巨石上露结“双忠”,乡人起建双忠庙。这些传说为双忠蒙上神秘的面纱。

故事二 双忠公助民御贼寇

潮阳双忠行祠:凡时当变乱,土寇围城,或远望火光,或夜闻巡城,声光万状。或放火迫城,随即反风。贼自胆寒遁走。最危者,癸巳郝尚久反(事在顺治十年——引者注),遣贼将杨广、余仁等攻城北面,城倾平地,贼众见城内官兵旌帜如林,遂不敢犯。晚即贼收远遁。城池安宁,皆二公阴持之力也。

海阳新街头双忠庙:桥横韩江,圮于水,修而固,人咸谓神之佑矣。顾海阳之为都十八,皆在韩江东、北岸,其倚堤防以障江流者,十有五。坯土不沦薮臣,则田园庐舍,依然无恙,群歌乐郊。若其溃决,湍激奔放,田禾漂没,里井荡析,追呼窘迫,户口逮逃,盗贼剽劫,狱讼繁兴。虽竭补救,难与图存。二公之神而将享此土也尚,其阴辅默相,以长保此一线之永固,而抚绥蚩蚩者民也。

双忠公崇拜是中原英雄崇拜融入潮汕民间英雄崇拜的典型例子。双忠公崇拜文化在潮汕,尤其是潮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潮汕人把中原崇拜文化有效地移植入潮汕大地,与本土崇拜文化相互交融,完美结合。潮汕民间双忠公崇拜,崇拜的是忠义英雄,传递的是英雄气概,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实现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功能。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责无旁贷,我们砥砺前行!


作者:陈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