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积钱不如囝读书”,崇文重教的潮汕人

时间:2023-03-07 16:39:44       点击:
更多

前段时间,有几个关于读书的话题被网友们热议:一个是蒋同学怒斥无良副教授“读书为钱论”;二是高学历青年就业不顺,自嘲为孔乙己;三则是被央媒点名的“娱乐圈文盲现象”。潮汕地区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风气,这几个话题自然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议论。


今天,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潮汕人的“崇文重教”,我们先从“不当猪”开始讲起。



   读书,从“不当猪”讲起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050.jpg


潮汕人对读书、学习的重视,是深入到每一个家庭里的,如果你问潮汕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受教育”,他们可能会借用一句俗话来解释:“饲囝唔读书,输过饲只猪”


在我们看来,人与猪的差别,就在于学习与思考。我们读书的意义,在于打开眼界与思维,学会人生的“解题思路”以及学习新事物的方法。只有掌握知识,我们才有机会抓住自己的未来与命运,这就是我们读书的必要性。



   崇文重教,它们证明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102.jpg


除了民间俗谚以外,还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可以证明潮汕人有多“爱学习”。它们就是遍布潮汕各地的古书院,它们见证了潮汕大地千年的文脉绵延。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创建于宋代的潮州韩山书院,它除了教授潮汕青年读书的书院之外,也是旧时潮州人民纪念韩愈的地方。现在潮汕地区最负盛名两所学院之一的韩山师范学院,就是由韩山书院发展而来的。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111.jpg


说到潮汕地区保留最完整的古书院,那就是汕头澄海的冠山书院,建成距今已有450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冠山书院建成后,长期作为文化教育场所,一直办到清末1904年了。


冠山书院还有一个别称,叫“文祠”,除了承担教学工作之外,冠山书院也是当地百姓纪念孔子的地方,每年都会举办“纪念孔子”的庆典活动。


除了前文提到的两所书院,比较知名的古书院还有潮州的金山书院、瑞光书院、琴峰书院,揭阳的蓝田书院、梅岗书院、宝峰书院、榕江书院,潮阳的贵山书院、东山书院、莲峰书院、六都书院等。


根据地方县志的记载,自宋代以来,整个大潮汕地区曾经建成书院总计超过90所,可见潮汕百姓有多么重视教育,用网友的话说,“潮汕人一有钱就先盖个学校”



   衣锦还乡,先盖学校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120.jpg


出外打拼的潮侨、潮商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只要事业有成,就会想着反哺家乡。当他们衣锦还乡之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捐资助学,帮助家乡发展教育事业。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庄世平老先生、李嘉诚先生等潮侨、潮商投资并参与筹办的汕头大学,它也是汕头的城市名片之一。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129.jpg


传奇潮商林百欣老先生,则在家乡投资创办了汕头林百欣科技中专汕头林百欣中学潮阳林百欣中学,并扩建了多个校区,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捐资助学方面,潮汕地区还有一个“奇景”,那就是“处处有侨中”,是全广东乃至全国华侨中学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同样是潮侨、潮商热心家乡教育事业的体现。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155.jpg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206.jpg



   潮汕老百姓,偏爱读书娃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216.jpg



前面和大家讲了“古今潮汕人都爱建学校”这种崇文重教的表现,接下来我们回到普通人的生活层面,来看看我们是如何支持孩子的教育工作的。


潮汕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时,总会和老师说:“孩子要是不听话、不学习,您尽管放手管教,我们支持您。” 这句话就表达了一个态度,他们会积极配合学校与老师的教育工作,让孩子真正学习,如果有必要,他们甚至可以让管教孩子的“权力”给老师。


微信截图_20230307163227.jpg


在潮汕民间,还有自发助学的传统。如果村子里有孩子考上了大学,村民们就会自发的组织起来,给准大学生发“奖学金”。如果考中的是重点大学,那就要在祠堂举办庆典,大家会自发地凑份子给他“做桌”庆贺。


读书除了丰富自身涵养,增长见识外,更是我们实现理想的阶梯。读书学习,不仅是争取幸福生活的有效路径,更是我们为报效国家必要条件。


潮汕地区人才辈出,涌现出如科学家黄旭华、彭士禄等,经济学家庄世平、许涤新等,文学家秦牧、陈平原等,文史学家饶宗颐、黃际遇等,语言学家黄家教、李新魁等,这都得益于潮汕人“崇文重教”的风气,让潮汕大地这片沃土,源源不断孕育出优秀、杰出的人才。


最后,希望大家在闲暇之余,多读书,多读好书,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用优秀的人。




来源:魅力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