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民族英雄戚继光在潮汕抗倭斗争及其对潮汕历史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03-09 15:43:36       点击:
更多

戚继光(1528—1588年),山东登州(今蓬莱)人。明代抗倭将领,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著名书法家、诗人,伟大的民族英雄。

微信截图_20230309150934.jpg

明嘉靖时期,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掠抢,严重危害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戚继光以民族大义为重,挺身而出,带领戚家军赴汤蹈火,英勇杀敌。他先是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东南沿海平定倭寇;后又守卫北疆,防御蒙古,修筑长城。人民感其恩,戴其德,以各种方式颂扬他,纪念他,崇拜他。

福建福州于山建有戚公祠,山东蓬莱设立了戚继光纪念馆,浙江台州古城桃渚也建有戚继光纪念馆。

戚继光也在潮汕沿海开展抗倭斗争,取得巨大胜利,留下光辉的历史篇章,并对潮汕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微信截图_20230309150945.jpg

一、戚继光在潮汕抗倭斗争

潮汕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自古以来,潮汕人就向海而生。明清时期,潮汕沿海地区也饱受倭寇侵扰,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斗争也剑指潮汕。戚继光率领威名远扬的戚家军,从浙江打到福建,从福建打到广东,打到潮汕。戚继光与潮汕渊源很深,感情也很厚。

《明史》载:“寻与大猷击走吴平于南澳,遂击平余孽之未下者”;《东里志》载,“嘉靖四十三年,戚继光帅师至漳浦,吴平退守南澳,戚遣都司傅应嘉破之。”历史上,戚继光曾有三次进入潮汕。

戚继光第一次进入潮汕是率兵进潮汕剿倭。嘉靖四十三年(1565)大年三十夜,数千名倭寇突袭潮汕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正在围炉过年的潮汕百姓闻讯四处逃散。福建总兵戚继光带领戚家军从福建境内火速赶到,与倭寇激战八天八夜,终于全歼入侵倭寇。初九一大早,闻讯回到家乡的潮汕百姓看到浴血奋战的戚家军,大为感动,纷纷煮甜丸庆祝家人团圆、慰问戚家军将士。

戚继光第二次进入潮汕是率兵南澳平寇。嘉靖四十四年(1566),戚继光奉旨率兵进剿海盗吴平。吴平原是福建诏安四都人,早年勾结倭寇四处为祸,后来逐渐成为一方巨魁,在福建被击溃的倭寇逃到了广东,又加紧与倭寇相勾结。平海卫之战后,俞大猷移镇广东,对吴平采取了招安为主的方针。但吴平虽然表面上接受了招安,但实质上并不放弃其走私海盗的本业,后潜入南澳岛,招揽福建、广东沿海之倭寇,企图以南澳岛为据点,继续作恶。吴平在南澳深澳山筑土堡木城,在刣猪澳立栅,企图长期据守,并不断四出劫掠。朝廷下令福建、广东的巡抚、总兵,协心夹剿,早日消灭吴平贼党。

南澳在广东汕头东大海中,地当闽粤交界处,是倭寇由闽入粤的咽喉。岛的四周有深澳、隆澳、云澳等重要港湾,可以停泊船只。其中,深澳形势尤为险要,入港处水道狭窄,小船只能鱼贯而入,是一个易守难攻的港口,而吴平的大本营就设在深澳。

戚继光带300戚家军进驻澄海,在南洋汎城(即南洋寨城,在今莲下槐东地域)练兵习武,熟悉地形,操演阵势,刺探军情,作战前准备。

微信截图_20230309151000.jpg

十月初五,官军围剿海贼吴平于南澳。总兵俞大猷率舟师三万,自莱芜出师,正面攻敌,戚继光率戚家军与其南北夹攻。戚继光由刣猪澳登陆,间道云盖寺,过雄镇关,终破吴平寨,仅用了一天一夜,戚、俞二军共擒斩敌1500余人,烧死淹死敌5000余人,解救被掳民众1800余人。吴平只身逃窜饶平凤凰山,后又被官兵所败而逃往安南。在今天南澳岛深澳镇的一块石碑上,就记载着那场战斗的经过。

至此,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戚继光率军转战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历时十二年,水陆大小数百战,无一败绩,明史以“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赞之。

戚继光第三次进入潮汕是在他任广东总兵之时。万历十一年(1583),戚继光来到广东就任总兵官,都督南粤诸军事。在广东的三年时间,戚继光虽然是被谪调,但他“任真任怨,以国事犹家事,谋兵如谋身,必舍而后达,轻小而求大者”,并不是那些贬损他的人所说的“悒悒不得志,强一赴”,而是走遍了广东沿边沿海,“理粤事如蓟。遂首编标兵,整饬营武”,为广东的兵备和边海防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如今,北到南澳岛,南至深圳河,都还留有戚继光的足迹。

二、对潮汕历史文化的积极影响

戚继光之来潮汕,既扫清了侵犯潮汕的倭寇和海贼,确保这里社会安宁、稳定,同时在民间文学、建筑、方言、节俗等对潮汕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留下戚继光抗倭斗争壮丽诗篇

1564年,戚继光率兵自浙入粤,增援广东总兵俞大猷,一举剿平了盘据南澳多年的海贼吴平。当年,他曾经督兵夜过潮阳,有感而作七绝诗《督兵夜过潮阳渡》: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过江津。行藏莫遣沙鸥识,—片浮云是此身。”

诗描述了他指挥部队在潮阳夜渡江河的情景,这首诗成为历代名人人潮诗作之一。

促成潮州十五音

潮音韵的“潮州十五音”是从戚继光所发明的“击木知音”方法中的十五个声母改编而成的,这是戚继光对潮汕文化的最大影响。

由于戚继光长期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因此,为了快捷、方便地传送军事信息,他发明了一种“击木知音”的传送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简便而又符合东南沿海地区方言的声韵母,直接拼切,并依次击木辅助,在军队内部发送、接收有关信息,戚继光所编的声母歌诀是:

柳边求气低,波他争入时。

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第四句是凑成歌诀,实际的声母只有前面三句共十五个。后来,潮汕地区音韵书中的“潮州十五音”就是根据戚继光所编歌诀中的十五个声母改编而成的。

形成天公爷习俗

潮俗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天公爷”生,潮人有用面条、甜丸等祭品祭拜天公的习俗。这习俗的由来,相传与戚继光来潮抗倭有关。

嘉靖四十三(1566)年的大年三十夜戚继光抗击入侵潮汕沿海的倭寇。连续作战8天8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全歼入侵的倭寇,初九—早,逃散的人们回到家园。他们纷纷煮甜丸庆祝团圆,同时也祭拜阵亡的战士。后来,这一习俗代代相传至今,就是用以纪念民族英雄戚继光。

微信截图_20230309151013.jpg


流传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的历史故事


戚继光是山东省蓬莱县人,出身将家。任参将时,深通兵法,号令严明。他的戚家军,所向无敌,威震天下。这次,率水师从福建浯屿出征,水陆并进,配合愈军,迅速攻占了吴平的老巢——闽南诏安县梅岭。

吴平率万余贼军,溃退至闽粤交界的南澳岛,在与饶平隔海相望的深澳附近临海的山坪上,安营扎寨,取名吴平寨。寨西南海面上,有猎屿、虎屿作屏障,寨后,三面环山,高峰峻岭,林密坑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

吴平颇有军事知识。他选驻这个地方之后,指挥娄罗,筑堡建城,构筑工事,还在营寨至猎屿,猎屿至西炮台一带海底,各填乱石,布设暗礁。干起了劫商掠船,杀人越货的勾当。

在吴平盘据南澳数年前,已有澄海人许朝光率义军驻扎在后宅宫前村后的山坡,建起了许公城。吴平为独霸海岛,借许公邀请饮宴之机设下反间计,杀了许公骁勇的儿子,火并许朝光。许公兵败逃走,投奔了俞大猷。

俞大猷在许朝光协助下,从饶平港出发,向吴平寨进攻。吴平以逸持劳,当官船进入他的设防区时,万箭齐发,铳炮猛轰。俞军战船被水中石堤卡住,进退艰难,无法登岸,因而相持数月,不分胜负。

戚继光得报,率栅离开潮州韩江,驶向南澳海面助战。是夜,他想转战南方七个年头的戎马生活,百感交集,写下七绝《督兵过潮州渡》:

汗血炎方七春,又随残月过江律,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水师驶近吴平寨时,戚继光察看了地形海势,即分兵船环列猎屿、虎屿、刣猪澳海域,封锁了贼军海上逃路。

吴平的党羽杨声,见官军封锁海面,跟着矮寨王,只有死路一条,更与亲信谋划劫寨投官军。不料事泄,吴平派人擒他,他夺舟而逃,贼军追至猎屿海面,遇到戚军探兵都司傅应嘉,双方大战。贼军大败,有两贼船被擒获,吴平另一党羽涂礼也投降了。

这天夜里,戚继光在饶平与南澳交界海面的青屿上,审讯涂礼之后,进入了梦乡,朦胧间,一位红面美髯伟丈夫,踱着大步,走到他的床前,和蔼地问道:“戚都督,攻贼用何计也?”戚继光抬头—看,认出是关公,急忙施礼答道:“关公,我军已围堵海面,准备择日强攻,一鼓全歼之!”关公手抚长髯,摇着头,然后授计说说:“俞军四月无绩,何也?乃单用正面水攻。今汝应水陆并进,率部伍上隆澳,再转云盖寺进深澳,配以火羊阵奇袭,靡不破矣!”戚继光惊魄欲追,已不见关公,原来是南柯一梦。

此后,一连刮了十多天大风,大海才平静下来,戚继光按梦中关公所授之计,亲率三千将士,以傅应嘉为前锋,由降将涂礼带路,避过吴平探兵船,暗转到南澳西部,到达隆澳海面,又在南侧的刣猪澳登陆,再沿着海滨,向东伐木开路,挺进二十余里,抵达云澳,继而在向北的群山中,破木割藤,且息且进,三日道开,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离吴平寨仅四里的深澳山下。

第四天凌晨,戚继光布兵列阵之后,命士兵在事先准备好的羊群,点燃了绑在羊尾巴的火把,然后敲响铜锣,驱赶火羊,住吴平寨冲锋而去,随后铳炮齐发,军声震天,戚继光骑着枣红马,手挥利剑,督率军士,向贼寨猛冲。

这时,海上俞总兵、汤克宽参将、许朝光镇抚等,望见陆上火号,知步兵已出击,即命大小船只,也向吴平寨发起进攻。

此时,还在梦中的吴平与众贼,被震天的铳炮声、喊杀声惊醒,跑出门外—看,只见黑暗中闪着无数火把,直扑而来,疑是神兵从天而降,正惊慌未定,寨内已是一片大乱,自相残杀起来。

戚继光扬鞭策马,率着中军,冒着炮火,直取吴平大本营。左军取后寨,右军攻土围,边进击边烧木棚,散发了劝檄文,贼军军心大乱。经一昼夜厮杀,贼军被俘达三千人。

翌晨交战中,戚继光骑在马上,撞见吴平,便大吼—声:“倭贼,还不快快受降,以免一死!”吴平不予理睬,一枪刺来,戚继光避开,闪身挥剑砍去,几个回合,不分胜负。吴平无心恋战,策马而逃,他的党羽陈二老等人,前来接战,护住寨王脱身而去。

吴平逃至海边杀了呆守十八堀的胞妹,埋了银子,夺舟逃出海去。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五月,戚继光部将傅应嘉,探得吴平行踪,领兵数千,直扑海南岛,在当地官军协助下,将吴平紧紧包围,吴平知末日已到,对天长叹一声,投海自杀了。

吴平死后一年多时间里,在戚军防区内,再也没有大股倭寇入侵了。

纪念戚继光抗倭斗争南澳雄镇关

雄镇关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岛云澳和深澳交界的山脊上,建于明万历十三年,是古代云深两镇的古隘要冲。雄镇关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军事关隘,是华南地区的名关,这在全国海岛中是独一无二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华名关》一书中,南澳雄镇关就名列其中。据清《南澳志》载:“戚继光破吴平道出于此。”说明在这里建关的历史意义和它对镇守南澳、巩固海防的重要作用,被誉为中华名关之一,为名家所倚重和旅游者向往。

雄镇关的门上,刻着一副对嵌字联:“雄跨南北双方脊,镇摄云深两澳关”,说明了雄镇关之险要。

微信截图_20230309151024.jpg

戚继光以民族大义为重,带领英勇善战的“戚家军”,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英勇抗倭精神;英勇抗击倭寇,保家卫国,不愧是我伟大的民族英雄,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的纪念、爱戴,永远受到潮汕人民的崇拜与敬仰。


作者:陈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