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侨乡的井,潮汕有故事

时间:2023-08-08 17:12:30       点击:
更多

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民间传说井是伯益发明的。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在自来水未使用之前,井是家家户户必须俱备的东西。即使今天绝大多数人用上自来水,但井水仍然有其重要作用。人们在挖井、用井、护井、修井中,创造了丰富的井文化。井井有条、饮水思源等成语;井水不犯河水等俗语;大井、山脚井等地名;井神信仰;忌讳在井口磨刀等井禁忌;井市;市井百态……当中就包含了风情万种的井故事。潮汕侨乡的井,数量不少,种类繁多,特色不无。潮汕民间也创造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井故事。

南宋末年,宋室衰微,被元兵追杀,宋朝小朝廷在陆秀夫等大臣拼死保护下,仓皇南逃,历经潮汕。潮汕从没出过皇帝,潮汕人也从没见过皇帝。宋朝小皇帝的到来,是天子首次临幸,虽然是落难失魄的小皇帝,但毕竟是民众心目中的真龙天子,潮汕人却也倍感荣幸万分,激动不已,故而民间编造了很多关于宋帝昺的传奇故事。
南澳岛云澳澳前村海边有一个遐迩闻名的“宋井”。此井神奇之处,在于它在海边沙滩上,但井水却是淡的。就是刮风、涨潮,海水淹没过后,井水依然是淡的。民间流传的更为神秘的是,此井现时沉,浮现的地点变幻莫测,这次在中国地方,下次可能在别的地方。
有一年,曾经有人“宋井”浮现,有人专门用尺丈量方位,距离海边某一礁石的距离,东西南北向,并插上一支大木板。但是,到了每年井重新浮现,却不在原来的地方了。还有人认为这“宋井”周围埋有金银财宝。这就更把“宋井”推向神乎其神地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探究。“宋井”顾名思义,就是宋朝之井,其由来有一个传奇故事。

图片


传说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入侵,小皇帝赵昺在陆秀夫、张世杰等文武大臣的保护下,逃到南澳澳前海边。当务之急,是解决食用水问题。澳前海滨,没有溪流,怎么有淡水呢?只好掘井。掘了几处井,吸上来的水都是咸水,不能饮用。怎么办呢,君臣束手无策。
这一天,陆秀夫丞相来到海边,只见沙滩近旁又挖掘了三口井,井水依然是咸的。掘井的士兵,个个唉声叹气,不知所措。当夜,陆丞相焚香跪拜,祷告淡水。
此时,南海龙王正坐在殿中,臣子来报,说宋朝陆秀夫丞相恳求赐水。龙王沉思,陆秀夫乃宋之贤臣,其心甚忠,其行堪敬。而宋帝幼小,为元兵追逼,一路南逃,诚可怜也。想到这里,龙王站起身来,准备前去赐水。
殿上龙太子上前阻止,奏曰:“父王,宋将灭亡,天数已定,无须相助。”
龙王答道:“宋虽将亡,然南澳非亡之地也。”
龙王不听龙太子劝阻,腾起云雾,前往澳前海滨。他看见沙滩上已掘了三口井,便从身上取下宝葫芦,向三口井各滴一滴甘露。他又朝宋帝昺居住的太子楼微微一笑,飘然而去去。
隔天天亮,陆丞相与宋帝昺正坐于太子楼中,忽有士兵禀告,沙滩上三口井皆涌出甘泉。君臣闻报大喜,急忙走出楼来。陆丞相两膝跪地,拜谢苍天恩赐甘泉。
陆丞相又来到海滨,为三口井命名。一曰龙井,专供给皇帝与大臣饮用的;一曰虎井,是给兵士饮用的;一曰马井,是给马饮用的。
后来,小朝廷被元朝军队包围追杀,逃离南澳,往往西而去。留下的三口井,只有给马用的有浮现,其他两口井从来没有浮现过。
如今的“宋井”已经被转型升级,不再沉默下去,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点,每天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澄海程洋岗有个古葵井,民间就流传一个与宋帝昺有关的传奇故事。
南宋末年,宋帝昺君臣一行受元兵追击,仓皇南逃,来到这里,口渴难忍。忽然,他们发现山脚下有一古庵。众人精神为之一振,急忙走向古庵。
他们来到庵前,只见上面写着“古葵庵”三字,旁边有一口井,但是却没有桶打水。宋帝昺喟然长叹:“难道此井也欺我么?”说来也怪,话刚说完,井里的水竟涨了起来。众人大喜,饮足了水。宋帝昺便命陆秀夫将“古葵泉井”四字题在靠井栏的墙壁上。从此,这古井便远近闻名了。
潮州市内有众多的古井,当中以义井最负盛名。义井位于牌坊街东侧,井栏呈内圆外八角,西面刻有“义井第一泉”字样,其余各面刻文皆难以辨认。而“义井”二字的由来则要从一段故事说起。
相传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南宋皇室南逃。帝昰死后,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拥立赵昺为皇帝。次年,元兵进一步南侵,帝昺继续逃走。
当他们一行来到潮州的时候,由于当时兵荒马乱,城中居民门户紧闭,帝昺一行口渴难忍。当他们走到城南时,见路旁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可是到处找不到汲水用具,真是望水莫及。
宋帝昺长叹一声:“难道井水也来欺负朕么?”说来也怪,话音未落,但见井水蓦然上涨,涌至井面。帝昺大喜,以手掬水痛饮,感慨地说:“井也知君臣之义!”并封为“义井”。
从此,“义井”和“义井巷”的名字便叫开了,并留传至今。

图片


义井不仅在外观上保护得当,井水也一直干净清冽,附近居民偶尔会前来取水使用。
潮州太平路南段郑厝巷对面,有一古井叫“四目井”,四目井始建年代不详,井栏呈八边形,井口台面上有四个洞眼,若有多人同时打水,可将水桶从各个洞眼中放入,以避免相撞。因井旁原有古树,亦称古树井。据载为宋时卢陵人彭延年所建。

图片


当年,彭延年由大理寺少卿谪知潮州时,正值交趾南天国王侬智高反叛,兵迫潮州城下。潮州城被团团围困,缺粮断水。为稳定民心,鼓舞士气,彭延年特命在全城内打了36眼井供人民汲用。不久,彭延年破敌,射杀敌首,平定反叛,升为大理寺卿。这四目井就是当年彭延年所打的 36眼井之一。
相传,当年井内有4条金丝鲤鱼,每条长约1尺半。每当中午时分,鱼儿游戏井中,十分诱人。后来,有一个地方无赖之徒,偷偷地钓去一条,并迫不及待地煮了吃。第二天,这个人就死去了。消息传开,人人都以为红鲤鱼是圣物,再也没有人敢偷钓了。
古人对水井的敬畏也延伸到水中的生物。潮州有句俗语“四目井金鲤——食后着死”,“四目井金鲤”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图片


如今的四目井仍保留着原有的外观特点,为做好文物保护,井身周围设有栏杆防护,井口的四个洞眼也分别封上了精美的井盖。
南澳南澎岛有口清水井,被人们称为“国姓井”,源自郑成功的故事。它现在还在造福来此寄居海猎的南澳及台湾渔民。
郑成功率水师在南澳岛八十多里远的中澎岛海面演练,淡水用完了。郑成功带人在澎上寻找淡水,半天过去,既寻无水窟,也找不到一处泉眼。为备战时需要,他决心寻到水源,挖出一口井来。他带着部将,迎着寒冷海风,细察澎上每个角落,眼睛紧紧地盯着地面。
“哎哟!”正在走路的随身亲兵陈长年突然喊了一声。“出了啥事?”郑成功问。陈长年翘起赤脚答道:“哦,蚂蚁!是几个蚂蚁咬脚。”郑成功喜出望外,蹲了下去,果然见一队蚂蚁在爬着。他紧紧跟踪,发现蚁群是从一个石穴爬出来的。“有水了,有水了!”郑成功欢叫着,命二十名军士,在石穴处挖掘起来。半个时辰过去了,石被打掉了一大截,土被挖去三尺,仍不见泉水。大家有点泄气了,郑成功不甘心,亲手敲敲打打,凿挖了一会儿,终于挖到湿土。大家有了劲头,七手八脚,挖到了一股石目泉,筑成了一口井。
这井就百称为“国姓井”,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位于潮阳棉城李厝巷口“桃花仙井”,水色透明清净,其味异常清甘。井虽不深,但用之不竭。据说明朝以前仅是一口普通的水井,后来因进士李龄把嫦娥相赠的桃花投入井中救治万民,便成了这口“桃花仙井”。
明朝宣德年间,潮阳棉城李厝内出了一位进士,名叫李龄,官至江西道监察御史。他为人敦笃不欺,行事径直,受到人们的崇敬,后来,被皇帝召入朝中,专教太子读书。
有一天,适逢闲遐,李龄与住在京中的同乡一同到天师府中作客。张天师对李龄的大名早有所闻,对他十分钦敬。言谈之间,李龄笑着对张天师说:“听说张天师上至天庭,下至地狱,都能通行无阻。未知张天师是否可带小弟到天庭或月宫游一下?”张天师呷完杯中的清茶,爽快地答道:“这好说,不过,得等些日子,待我办完一椿公事后,找个机会,带你到月宫去见见嫦娥。”李龄一听大喜,和张天师闲谈了一会儿,就告别走了。几天后,李龄渐渐把这件事忘了,可能是较忙的缘故,一连好些日子没有上张天师府闲聊。
一天早上,天气晴朗,李龄闲着无事,独自一人上街走走,忽然听到后面有人叫他的名字,回头一看,大喜道:“哎呀,原来是张天师,我以为是谁在叫我呢。”这时,张天师悠闲地踱着方步而来,牵着李龄的手说:“李进士,今天天气这么好,何不到郊外玩玩?”李龄连声说:“好好好,有张天师作伴同行,我那有不去之理?”两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沿着郊外走去。说来也有点奇怪,李龄这时觉得身子有点飘飘然,虽然他的步伐迈得很慢,但好象在飞一样,脑际中似有点醉意,他疑心是早饭时破例喝了一杯酒……

图片


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地方,两傍种满了桃树,桃花开得十分美丽,有红的、白的、黄的……很奇怪,每朵花大小都一样,比御花园里的桃花更迷人。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位淡装白裙的女郎,高举着玉臂在那里采摘桃花,一只可爱的白兔在她身傍蹦蹦跳跳。她老远就瞧见他们,便举着一束桃花,笑着迎上前说:“张天师,这位就是潮阳的李进士么?”李龄一听,觉得惊讶,连忙作辑道:“正是!正是!”张天师接着说:“今天有空,遂伴李进士到你这里游玩游玩。”那位女郎似乎和张天师很熟悉,说:“欢迎、欢迎,我带你们随便走走。”说着,与张天师在前面说说笑笑地走着,李龄在后面东张西望地跟着。
这里没有大山,最高的山不过几十丈,遍山铺着碧绿的玉石,石缝中长着青翠可爱的小竹,到处是奇花异卉、珍美的果实和柔软的香草,说不出名的小鸟在枝头上唱着婉转的歌声,山顶都象磨过似的,又平又正,相距不远,有一道清泉从顶端夹流下来。
这里气候和煦温暖,更奇怪的是,到处都没有蛇、虫、蚊、蚁,也没有见过一只猫、鼠、猪或狗……走着走着,李龄突觉下面紧张,需要马上找个茅房去方便一下,但到处都没有茅房或可以方便的地方,便害羞地拉了张天师的衣袖,悄声地说:“张天师咱们回去吧,我……”张天师笑着说:“怎么?这样美丽的地方你不想再多看一下?”那位女郎转身对李龄道:“既然李进士不想多看一会儿,就请便吧。不过,今天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这几朵桃花且当为礼物送给你吧。”这时的李龄已心谎意乱,将桃花接过手后,随便塞进怀中,拉着张天师回头就走。在回来的路上,他俩依然步行如飞,但由于李龄下面实在太紧张,渐渐有些跟不上张天师了,急得他大声喊:“张天师……”一一醒来,原来是一场梦。
这时,正好张天师从外面进来,进门就对李龄道:“李进士,这回如愿了吧?”李龄问:“如什么愿?”“你不是叫我伴你去天庭月宫游玩游玩吗?刚才我们去的就是月宫啊”张天师说着,在李龄的床边坐下来。李龄听张天师这么一说,连连抱怨:“你要带我去游月宫,为何不事先告诉我?”张天师笑笑答:“我若先告诉你,恐你奈在天上不肯下来,刚才要不是你下面紧张,哪会有这么快就回来?”李龄听张天师这么一说,才记得起嫦娥相赠的桃花来,忙往怀中一摸,果然掏出几朵桃花来。张天师即举手相贺道:“这是你们潮阳人的幸运啊。这桃花是嫦娥亲手从瑶池移植到月宫的,它不仅鲜艳美丽,还可治病救人,你可带回故乡潮阳,救治那里的人民,那时你就是功德无量的人了。
后来,李龄回到故乡潮阳,适逢潮汕地区瘟疫流行,潮阳也蔓延全邑。他记得张天师的话,即将桃花施送病人服用,果然十分灵验,药到病除。不数日,一传十、十传百,上门求药医治者惭多。但药少人多,如何是好?李龄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只见一位跛着脚、满脸胡须的汉子站在李龄家门口,大喊:“大家不要慌,药是用不完的!”说着,分开人群,把李龄手中仅存的桃花投进李厝巷口的水井,大家一见都慌了,李龄也气愤借问,但这个汉子却慢条斯理地说:“我叫大家不要慌就不要慌,如今,这井水也能治好瘟疫了。”说完扬长而去。大家半信半疑,突然人群中有人认得他,说:“是铁拐李仙!”李龄连忙找来吊桶,打起了一桶井水,用碗盛后,送给傍边的一位患者饮用,真是神奇极了,井水和桃花一样灵验,水到病除,且用之不竭。自此,“桃花仙井”声名远播,流传至今。
揭阳锡场寨门边有一口大井,泉源充足,可供数万人饮用,水质甘甜清香。这口大井有一个传说。
六百多年前,福建莆田人林南陇到锡场创寨,请风水先生择地挖井,把地点选在祠堂前。谁知井挖好后,不到几年,村中一些青年,莫名其妙地先后死去。大家认为是井地选得不好,将井填了,要求风水先生另外选择地方挖井。
风水先生听了,哈哈大笑说:“看来锡场是不能出大官了,那口井是毒蜂地,一只毒蜂一个官,眼看毒蜂就要出世了,你们却把它填掉。”
林南陇听了,说:“我不希望儿孙做高官后像毒蜂一样蛰人,但愿人丁兴旺,丰衣足食,我就满意了。”风水先生说:“好,我就给你选一个蜜蜂地,子孙财丁兴旺,生活像蜜一样甜。”便选了现在这口大井所在的地方。
揭东炮台东岭村有个葫芦井,民间流传一个与虱母仙相关的故事。
很久以前,东岭村因地势高,水源缺乏,众乡人便在村内挖水井。谁知一连挖了几口深井,仍然不见水源。
有一天,虱母仙何野云云游到这里,见状说:“井眼不开,挖死(即挖到死)无水来,葫芦落地水自来。”说完,在他站的地方连跺了几脚。
乡亲们以为要等到葫芦瓜成熟时候才能挖井。可是等到那时去挖井,依旧挖不出水来。有人便说,要在葫芦掉下的地方挖。
忽然,一位老先生想起虱母仙连跺数脚的地方,便交代乡亲在他跺脚的地方挖井,而且把井打成葫芦状。果然,没挖多深,水便哗哗地流出来了。
因为这口井的形状就像一只葫芦,大家便称它为“葫芦井”。
揭东地都青屿乡有个“狮喉井”,其由来,民间有故事。

图片


狮山,据说古时候是只活狮,卧北朝南,面向榕江,传说明朝时候潮州府官林鉴成,因为受了刘龙图“晒袍”之辱,决心破除潮汕地理。
林鉴成自从破了“浸水莲花”和“通天蜡烛”之后,有一日,他乘船到此,一眼望见狮山雄踞江边,是快活地,即命从人停船登岸,走到狮山下,看准狮喉,一剑刺去。顿时,整个狮山摇晃了一下,宝剑抽出,青狮便被刺死了。随后林鉴成遂登舟而去。
自此,这里留下了林鉴成刺下的剑孔,在这剑孔中,清泉涌出,甘甜无比。青屿村乡民此后到此挑水饮用,时长日久,成了一口古井,因为位于狮喉地方,人们称它为“狮喉井”。
在南澳县城龙地村北面,有一棵榕树,因遭台风刮倒,匍匐于地,虬枝丛生,形如龙尾,有人称之 “龙尾树” ,也有人称之 “腰龟树”。龙尾树近旁,有一口古井,名叫 “龙尾井” ,或叫 “夫人井” 。这里流传着一桩陈殡娶妻的故事。

图片


明万历年间,福建漳浦铜山岛人陈殡随父卜居南澳岛隆澳。他是一个穷秀才,家境贫困,原定了一门亲事,姑娘是云澳人。送聘那一天,两位媒婆担了两担聘礼,翻山越岭来到云澳,不料姑娘之母嫌弃陈殡家穷,拒收聘礼,解除婚约。
两位媒婆只好挑回聘礼,走到龙尾树边,歇息乘凉。树边住着一户姓谢的农家,女主人听知陈殡被退回聘礼的事,半真半假地对媒婆说:“我家有一女,待字闺中。你俩位若敢做主,便把聘礼留下,我女儿愿意许配给陈殡。”
两位媒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钱赚就好,便连声答应,并把聘礼送给谢家。回到陈家,媒婆用如簧之舌,把谢家姑娘说得如花似玉,陈家也一口应诺。原来,谢家姑娘年方十八,不但长得丑,而且臭头,满头疮疤,毛发稀疏。其母为了卸掉包袱,巴不得女儿早些出嫁。
正是婚姻无错对,奇迹出现了。谢家接了聘礼当天,龙尾井的井水突然上涨。谢家姑娘用井水洗头,头上的疮疤全好了。
第二天,龙尾井的井水依然上涨,谢家姑娘用井水洗头,头上长出又黑又长的头发。
第三天,龙尾井的水还是上涨,谢家姑娘用井水洗脸,面容由丑变美。龙尾井井水涨了三天三夜,谢姑娘用井水洗头洗脸洗身体,脱胎换骨,成了一个面容姣好身材窈窕的美人儿。
不久,谢姑娘春风满面坐上花轿,嫁往陈家。男才女貌,皆大欢喜。
后来,满腹才华的陈殡中了进士,当了九省巡按,十三省监军道,御前指挥使,谢姑娘也成了一位贤惠的夫人。
在普宁里湖镇第二小学前厅右侧,有处古遗迹叫伏虎井,泉清水甜。民间有一个故事解释伏虎井的由来。
普宁里湖隐陀寺内的伏虎井,建造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该井为八角井框,径约1米,高约0.8米;用井盖盖牢,井盖上面雕一老虎,作踞立状,虎眼圆睁,神色怆惶;井栏雕刻精美人物字画;井旁边有一石板,上刻“自罹厥咎”四字。
清朝康熙年间,里湖南部山村,经常有一猛虎出没,伤害人畜,闹得村民不得安宁,常有猎人遍掘陷阱而不获。
有一年八月十二日夜,猛虎又下山寻食,村庄关门闭户。猛虎寻无人畜,来到隐陀寺水井边。这时皓月当空,泉清见底,饿虎伸长脖子,想下去吸水,不料重心一移,前脚一滑,跌下井中。平时逞威恃强, 残害人畜的猛兽,在这跬步之井内,无法张其爪牙,活活淹死。
隔天,隐陀寺之小僧晨起汲水,发现井中有只死虎,大惊失色,报告老僧,老僧叫村民打捞上来。人问其虎死缘由,老僧为迷惑村民,使人们信其“法力”,答道:“只因吾灵寺之内,五百阿罗汉,有降龙伏虎之法力也。”自此,小井被取名为“伏虎井”。

图片


乾隆年间,普宁县令肖麟趾曾至此游览,写下《伏虎井说》、立石刻文,树于蟛旁,肖认为“伏虎非神功法力,乃是虎自为也……井之间,跬步之内,已隐有无限坎险之地,皆足以制其命,虎特蠢然耳。若谓吾言不然,请视此井。”今石刻碑文完好无损,伏虎井已填没,只剩下井栏石,上面雕刻有古代人物塑像。
汕头金平区鮀莲街道的大井居委和玉井居委古称“大家井”乡。这里有一个颇有孝道的习俗——正月初十孝大家(即婆婆)。
据说从前乡中无井,食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苦了媳妇们。家中婆婆疼爱儿媳,拿出体己钱,请工匠挖了井,解放了媳妇的生产力。
媳妇们很高兴很感恩,相议于每年正月十日,婆媳愉快相聚,媳妇做新衣给婆婆穿,做好吃的让婆婆吃。相沿成俗,流行了很久。
潮汕侨乡还有其他的井。潮汕侨乡的井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生动的民间故事。井不仅出水,而且出故事。井不在深,有故事就出名,就出彩。潮汕人的井情结是浓烈的。
如今,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用于老百姓饮水的井逐渐消匿了,井神、井禁忌也不断流失了,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然而,“饮水莫忘挖井人。”我们当弘扬感恩之优良传统。

 

作者:陈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