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地方人文 > 地方文化 > 正文

侨乡的祠堂,潮汕有故事

时间:2023-08-22 17:13:28       点击:
更多

祠堂,又称为祠庙、祠室,也有称作家庙、宗祠的,是供奉祖宗、祭神或树立有功德的先贤形象的厅堂场所。祠堂始见于战国,两汉仅为墓祠,魏晋至隋唐中绝,宋代产生家祠堂,元以后出现祭群祖的祠堂。祠堂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其作为血脉崇拜的圣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潮汕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宗族传统,古往今来潮汕民间大量修建祠堂,是潮汕人“报本返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的表现。潮汕地区祠堂众多,私祠、宗祠、家庙以及以韩文公祠为代表的先贤名宦祠宇分布于四乡六里。一个祠堂就有一段历史,就是一种文化,就有一段情怀,更有其丰富多彩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230822170932.jpg

揭阳渔湖有座梁相祠,该祠有一个孙员外与梁相的故事。

据传,明朝时揭阳渔湖京岗有一位姓孙的员外,家资万贯,为人乐善好施,颇得乡亲邻里爱戴。一天夜里,孙员外睡得正酣时候,梦见自己信步踱出门外,来到村前河边,看到河边的石级白云缭绕。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条青龙在洗它的爪子。他吓了一跳,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翌日早上,孙员外对昨晚的梦境记忆犹新,便悄悄来到梦里的地方,不禁暗暗称奇,但见石阶上蹲着一位穿青衣的青年,正在洗手。那青年尽管有点憔悴,仍然掩盖不住他那轩昂气宇。孙员外以为有神指引,便上前搭讪。原来,书生姓梁,要上京赴试,路经此处时,刚好盘缠告罄,正为此发愁。孙员外一听,便请梁书生到他家中,一边执教,一边温课,以待考期。梁书生一听,十分感动,当即答应。

光阴荏苒,大比之期将至,孙员外打点盘缠,送梁书生上京。果然这一年金榜题名,累官至极品,人称“梁相”。当时,揭阳一带的贡税很重,乡亲们得知当年的书生已是位极人臣,便恳请孙员外上京求情。梁相感于当年恩德,便奏请皇帝减免揭阳税赋,皇帝准予。被减轻负担的乡人感激不尽,便集资设祠立碑,以示纪念。

澄海外砂有座怀德祠,之所以称为“怀德”,是因为这座祠堂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明代外砂人王天性,人称绵公,曾任南昌府通判,他一生为官清正,后因触怒权贵,愤而辞官,回乡过着清闲日子。有一天,绵公在外遇见一卖字先生,举止斯文,字也写得很有功底,细问方知他是江西穷生,家晓贫寒。绵公不觉起了怜借之心,邀他到家谈叙。宾主两人谈得十分投机,绵公见他才气过人,有意留他在家教书,声言束修从丰。那人知绵公心地善良,礼贤下士,遂答应下来。

绵公的小儿子十分顽皮,不思上进,虽得这位先生尽心教读,却无甚长进。先生无可奈何,只好敷衍了事,自己则潜心攻书。几年后,先生见绵公绝口不提薪金之事,渐渐冷了心,只是念及当年知遇之恩,不好意思明说。当下收拾行装,竟不辞而别,悄悄溜回江西老家。

救书先生回到家乡,只见眼前一座富丽堂皇的住宅,却找不到自己原先住的草屋。这时乡邻亲友都来相贺,说他在外发财,更使他如丈二和尚摸不着脑。后听妻子之言,方知绵公每月都替他寄钱养家,这座住宅就是用这些钱建的呢。他羞愧莫及,遂当天发誓,定报绵公大恩大德。绵公隔天不见了先生,知其回乡,笑而不言。他的小儿子自走了先生,无人管束,胡混了几年,不觉科期又往,父命难逆,只好硬着头皮上京赴试。

京试后他自知必名落孙山,连榜也懒得去看,整天准备着回去挨骂。谁知放傍之日,众士子竞相前来贺他金榜题名。原来这科主考乃是当年的教书先生,他回家后苦读诗书,后来中举,做了大官,任这次京试的宗师。他知绵公之子赴试,便暗中在他卷上作弊,绵公之子哪知其中奥妙,暗自庆幸,欢欢喜喜到福建做官去了。

三年后卸任,他满载着金银荣归故里,前来向父母请安,乡亲父老也来祝贺。绵公见了满载的金银,心中生疑,暗想自己为官多年,两袖清风,儿子因何做官三年竟成大富?便严加遇问,儿子支支吾吾,半晌说不出话来。绵公至此巳知几分内清,不禁拍案动怒。儿子见抵赖不过,只好说出实情。原来他不学无术,嗜财如命,大肆鱼肉百姓。审案时专制二个小斗盛银,无论被告原告,有理无理,以谁的银子倒得多少来判定官司的输赢,三年糊涂官便赚了满载银元。绵公一听深为自己失教痛心疾首,一时愤慨万分,叫人把他绑起来,准备连同赃银一起沉下海中,后经乡中父老再三劝说,又因外砂堤围多年失修,常闹水灾,便把这些银子用于筑堤,并令儿子挑土担砂,以示惩罚。时人深感绵公训子修堤之德,便在文祠西侧娘宫旁为绵公建一生祠,名为“怀德祠”, 四时祭拜,以示纪念。

潮阳城西有一座粗皮皇后祠,这座皇后祠不知何时被烧掉,现在只存下墙垣,其背后有一个传说。

不知在那个朝代,朝廷要选美。当朝的国师推算,这次的选美要到潮阳县去选,才有合适的美女。钦差大臣奉命来到潮阳。他在县城西门看见有一姑娘站在石狮上,喜鹊在她头上飞,给她遮挡日光。饮差大臣想,连鸟儿也来为她遮阳,这姑娘必是贵人无疑,于是便选中了她。可这姑娘是个“粗皮”,她父母听说她被选中美女,便用“十二色花”为她沐浴。说的也奇怪,姑娘沐浴后便不会“粗皮”了。入宫后,她被封为皇后。她看见皇宫门槛上的漆金,认为是农村家乡的鸡屎,便小心地撩起裙脚。皇帝见了,断定她命薄无福。果然不久便去世。皇帝在她家乡潮阳县城西门赐建一座“皇后祠”,后人称为“粗皮皇后祠。”

依照例俗,一般祠堂只供奉一个姓氏的祖先,然而,在饶平海山上港村和潮州枫溪堤头村的祠堂里却供奉了八个姓氏的祖先。像这样多姓共有的祠堂,在潮汕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饶平县海山镇是个临海小镇,镇上上港村东北面有座烟楼山。在烟楼山南有一座祠堂,建筑面积有差不多半个篮球场大,单层灰木结构,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二进的宗祠由主厅、东厢、西厢和两库房组成,中间隔着天井。可往这座祠堂大门石门匾上看,不难发现有阳刻“八氏宗祠”四个大字,门联写道:“八氏联宗,花萼相辉棠棣秀。”大门中肚八幅石刻,内容分别是邱、李、赖、薛、田、叶、周、柯八个姓氏的源流。大厅中柱联写道:“集八氏以联宗,沛沛浩浩,三江五湖源流长;成一堂而共祀,绵绵延延,万紫千红枝叶昌”。

看完这些文字记述,不难发现这是一座与众不同的祠堂。八并非姓氏,而是数量。原来,这座祠堂是由八个姓氏共建而成的。

上港村人口不多,但姓氏却有不少,在过去,宗族摩擦在所难免。清光绪丙午年(1906)初,在上港村深孚众望的李氏第十六世孙李两权先生积极倡导各姓联合建祠,以期和睦乡邻。此举得到村里邱、李、赖、薛、田、叶、周、柯八个姓氏族众的热烈响应。于是,大家慷慨筹资,当年十月宗祠完工,十一月初一入祠庆典。各姓子孙捐款重修宗祠。

“八氏宗祠”建成后,每年正月初二,八氏成年男丁集中宗祠“食喜桌”;十一月初二,八氏联宗祭祖,平时族众也喜欢进祠闲坐,畅叙乡中盛事,共谋未来发展。很快人们发现,各姓日臻团结,族众和睦相处,呈现出一片人丁兴旺、五谷丰登、政通人和的喜人局面。

潮州枫溪堤头村的“八德公祠”,是该村李、林、杨、邱、谢、陈、郭、董八姓。祠祀八姓祖,和谐一村人。

堤头村人口少而姓氏多,人口多的大姓才百余户,人口少的小姓仅有几户,故在很早以前,周边各村据此而皆认定该村无法建祠堂,以致有“待到堤头建祠堂就还钱”一语,还成了某些欠钱不还的赖债者的托词,但这却激发了堤头人建祠堂的决心。

1947年,堤头八姓村民经过商议,决定打破传统观念,合力兴建一座祠堂。由于村民同心协力,建祠资金很快筹集到位,隔年即开工兴建并很快竣工落成,令周边各村刮目相看。祠堂建成以后,各姓村民更加团结,且将祠堂作为书斋使用,供各姓的孩子于祠内读书。直至村里兴建学校,学生迁至学校读书后,祠堂又转作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时至今日,各姓的老人都经常到祠堂内娱乐消遣。

吴姓在揭阳炮台镇是一大姓,桃山一直保留着吴公祠,其背后有一个故事。

清朝初年,桃山乡有人到炮台集市做买卖,与新寨人吵架被打伤,桃山乡人纠集乡众,要同新寨人拚命。新寨人听说桃山乡要动士戈,召集人马,准备应战。械斗发生了,双方都死伤一些人。从此,桃山乡人不敢上炮台集市,新寨人不敢经过桃山乡,还发誓不相娶嫁。

几年后,新上任的县官探听到这一情况,便前来为两村调解,哪知双方谁也不让谁,事情很难处理。县官想了一个办法,两村各建起对方的祖祠,并责令双方逢年过节都得供拜,哪一方不拜或损坏祠堂,哪方就得受罚。开头几年,县太爷派人下来检查,看到双方的关系比以前和好多了,也就不再年年派人检查了。后来,新寨乡有人乘夜放火把“谢公祠”烧掉。桃山乡闻讯,也有人提出烧掉“吴公祠”,但老辈却出来制止。此事传到县衙,县太爷令新寨乡向桃山乡赔礼道歉。此后,两乡渐渐和睦起来

陈家祠在揭阳榕城城东,即现在的榕城东南小学,清末民初建造。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传建这座祠堂时,就“磨”出了一段奇事。

微信截图_20230822170948.jpg

原先,揭邑陈氏没有一处聚会议事的场所。至清末,有些人建议,在县治榕城择一吉地,建一座全县陈姓共有的“陈家祠”。立即,全邑陈姓各派族长表示支持,并组成理事会。当时,榕城城隍庙前有片地,陈氏建祠理事会经过选择,确定为祠址,并呈报县太爷批准,事情进行得十分顺利。可是,在祠址的范围内,有一户人家,是一个寡妇,她死活不肯出卖自己的祖屋。她说,她丈夫临终时再三交代,此屋为祖业,千万不能变卖。陈氏建祠理事会人员向她表示,愿意以加倍价钱向她买屋。然而,尽管理事会的人费尽唇舌,她就是不卖。弄得诸位理事束手无策。后来,渔湖都有个理事出主意,说是溪南顶乡有一秀才,聪明绝顶,遇事每有奇谋怪策。我们何不请他到来出谋献策,诸位理事立即同意。

顶乡秀才,三十几岁年纪,能言善辩,诙谐滑稽。当他知道陈家祠征地被阻,立即答应出面帮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秀才穿着整齐衣服,文雅潇洒,按理事会告诉他的地点,走到那个寡妇屋前,这位女人正埋头织麻,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一个秀才模样的人在门口小便,她又气又羞,破口大骂,这秀才见寡妇骂他,怒气冲冲地说:“你这妇人,无故辱骂斯文,是何道理?!”那妇人说:“你好好面壳,无好肚腹,光天化日之下在女人面前撒尿,不知羞耻。”她越说越生气,与秀才扭打起来,一把撕破秀才的衣衫。秀才怒气冲冲地说:“你这泼妇,无法无天,岂知我是知县门生,学里生员,怎容你无端谩骂?我要到县衙告你。”说着,秀才就大步向县衙走去。

县太爷听完秀才的诉说后,也甚生气,说:“我的生员怎能让人谩骂呢!”说罢,立即命衙役去拘捕这个“不讲理”的寡妇。寡妇来到公堂之上,痛哭连声,请大老爷为其作主。太爷大怒说:“你无缘无故屏骂我的门生,撕裂他的长衫,藐视本太爷,你岂知罪?现在本县要没收你的住房,限你十天内迁往别处。不然就要加倍处罚,入狱坐牢!”寡妇见诉说无效,哭哭啼啼走出县衙。回到家,见一个绅士模样的人站在门前,他见妇人愁容满面,凄哀抽泣,便上前安慰说:“听说县太爷要没收你这祖屋,我们也愤愤不平,你又孤寡一人,实在可怜,我们是行善积德之人,大家凑了些银两,帮你到别的地方去建屋吧!”说着,他把银两递给这妇人,转身走了。寡妇受此钱财深为感动,忙追出去问个究竟,可她走出门外一望,哪有刚才这个人的影子?她只好回家收拾东西,准备明天搬家。原来这个绅士模样的人,正是陈氏建祠理事会派来的。理事会众人,见这寡妇孤苦伶仃,本不该出此下策,但也没有别的办法。征地工作完成,立即择日动土开工。不久,陈家祠建成了。

揭邑陈氏宗亲都喜气洋洋地准备举行建祠落成兼进龛仪式,先祖神龛和各派祖宗神牌已安置于龛内,只等吉日祭拜。谁知县太爷一纸传票,把理事会会长传到县衙。会长来到公堂,县太爷拿出一张状纸。说:“你们建祠,门口的两只石狮雕刻,违反规例,有藐视别姓宗族之嫌。”会长听后不解,回禀太爷说:“我们石狮雕刻符合陈氏祖上的官职,有什么不妥呢?”太爷说:“好,既然如此,现在即到你们祠堂去勘视,如果你所说属实,本县即准予你们如期举办庆典仪式。”

原来陈家祠门口的两只石狮,刻有雄性生殖器。按当时律例,族人如果有先祖或当朝官至宰相的,才允许刻此狮。再说县太爷带着衙役,由陈氏会长带路,不一会来到崭新的陈家祠,大家看那两只狮雄踞于大门之前两旁,腹下后两腿间的雄生殖器赫然挺拔,迎着来客。县太爷看后,心里想,无怪别姓的人有意见,我看后心理也很不舒服。县太爷来到龛前,叫衙役揭开红布,打开龛门,然后上前一一查看。会长和理事们心理有数,只听会长说“县尊大人,龛里确实没有我祖宰相的神牌,而我陈氏祖上确实有人担任宰相的,请太爷明鉴!”太爷转过身来说:“龛里真的没有宰相神牌,如你们说,限三天把宰相家神牌请来,现在本县要封你们家祠的大门,三天后再来查看!”

理事们一番计议,立即派人快马到福建莆田去请陈俊卿公的家神牌来坐镇。往莆田的人,骑着骏马,日夜兼程,第二天傍晚顺利返回揭阳。请来了宫任南宋右相的陈俊卿公神牌。可家祠门被封,怎么办呢?众族人找来工具,打通后壁墙,这才把陈俊卿公的家神牌放到龛里面最高一层。第三天,县太爷来到陈家祠,叫人把封条揭了,开门进去。陈氏理事们跟在县太爷后面,来到龛前。衙役打开龛门,“宋观文殿大学士拜少保申国公、少师丞相魏国公太师陈公俊卿”神牌赫然在目。太爷见了也无话可说。陈氏宗亲兴高彩烈的派代表聚于陈家祠,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陈家祠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信息——潮汕与福建莆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给我们当今旧城改建、旧屋拆迁带来很好的启示。

微信截图_20230822170958.jpg

有着潮汕版乔家大院之称的郭氏大楼,位于揭西棉湖,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相传历时近15年才竣工。大楼依山傍水,临湖而立,建筑考究,气势恢宏。大楼占地5460平方米,整座建筑共99间房,为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凤”格局;以硬山顶建筑为主体,大楼前为广场、围墙和照壁,五落院堂,四条花巷;后有琼楼,层台耸翠,飞阁流丹。

“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这句俗语老一辈的棉湖人都很熟悉,讲的便是关于郭来修建郭氏大楼时的一桩趣事。

话说,靠糖发家的郭来决心修建郭氏大楼。他本想凑够100间房,可偏偏住在最后角落一间房的邻居就是不愿卖房地,还在门前种下一种叫做“金不换”的草,表示重金也不转让相换。郭来挖空心思,在后楼右前方的一面围墙下,挖了一个“双苞井”,即墙在井中间,两边都有井口可以从井中取水,同时在井中修一暗室石门,以备急用,一方面也可凑足百门之数。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建筑方面亦然。士农工商,当时商人地位是较低的,郭来建造的郭氏大楼眼见已经远远超出其身份,想必会被朝廷追究充公。当时的棉湖进士、翰林院学士林景拔见郭来修建的宅子比自己的翰林府还要辉煌,心生不忿,便教一些孩童到郭来面前唱起歌谣:“郭来郭来,大厝起好是我个。”意思是郭来的大楼建好后会变成林景拔的。

多亏了邱玖华给郭来出主意,他让郭来在大楼落成后,中祀郭氏先祖、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神位,灯笼书“汾阳府”,郭来又用重金向朝廷买来个“青州刺史”的官衔,在大楼的门匾中写上了“大夫第”,有王府朝官的名义,才平息了时人的风波,而郭氏大楼也得以保存下来,成为棉湖郭氏子孙的基业。

如今,郭氏大楼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身为潮汕人的你,与其跑到山西看乔家大院,不如到揭阳棉湖看看潮商郭来创下的百年基业,领略其中的建筑魅力之余,也感受一番潮商先辈的创业精神。

潮汕是著名侨乡,海外华侨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业有所成,义无反顾地回报故里,报效桑梓,乐施好善,光宗耀祖,建造祠堂。潮安彩塘镇金砂村从熙公祠,就是清代旅居马来西亚柔佛州侨领陈旭年(又名从熙)所建。从熙公祠清同治九年(1870)兴建,清光绪九年(1883)竣工于。

从熙公祠坐东向西,面宽31.22米,进深42.25米,总建筑面积约1319平方米。从熙公祠前后两进,附有天井、抱厦、两廊及后包,建筑布局超出了一般的“四点金”规格,是清代潮州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

从熙公祠大门左端的“士农工商”石雕左下角石雕上,有一伏在牛背身上、戴着葵笠的牧童,栩栩如生,他的手里还捏着一条双股相缠、长约十厘米,细如牙签的悬空牛索。此牛索,每一根线都线条分明,每一点绳结,都生动形象,一根小小的牛绳,仿佛不是雕刻出来的石头,而是真正的绳子覆盖在上方一般。雕塑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条牛索(绳)激死(气死)三个师傅”的故事。

微信截图_20230822171008.jpg

传说,有两个石匠用了很长时间来雕刻它。但是无论师傅的手艺是如何的精细,动作是如何小心谨慎,细细的绳子都会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不小心断裂。几次下来,师傅们都感到无比的羞愧,觉得对不起陈旭年好吃好喝的招待,也对不起自己的手艺,便偷偷逃走了。直到第三位师父前来,吸收了前面两位的教训,改用泡水细磨轻刮的方式,更加认真谨慎,才将牛绳制作完成。

祖姑祠是祠主兄弟的裔孙为了感谢祖姑母的恩德而建造的女性祠堂,是潮汕侨乡一类比较少见的女祠。目前发现的潮汕侨乡的祖姑祠有三个,一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潮安凤塘后陇村的盛户祖祠,二是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澄海隆都镇后溪村金氏宗祠,是建于清同治三年的揭阳玉湖埔龙村祖姑祠(贞义姑寝室)。

埔龙村祖姑祠供奉的是埔龙以及同属玉湖镇的西门、马料堂共三个村的黄氏共同始祖黄和轩的胞姐黄由娘,而这种信奉本族始祖的胞姐为神祇的独特信仰习俗当地民间则称之为“拜姑婆”。

微信截图_20230822171018.jpg

黄由娘能从一位普通的姑母转变成为三个乡村共祀的神明,是因为她牺牲了自我、舍弃自己的幸福来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培养胞弟黄和轩长大成人的结果,也以之表达黄和轩的后代子孙对她的感恩之情。

黄由娘,丰顺县汤坑镇人,后徙居今揭东区玉湖镇马料堂村。她聪慧俏丽,心灵手巧。可惜上天弄人,命运多舛,11岁时,她的弟弟和轩才降世;13岁时她的父亲黄任珠因侠义心肠、拔刀相助解救被劫之人而被找上门来的山贼杀害;14岁时,她的母亲冯氏也因忧郁成疾离开人世,遗下由娘、和轩姐弟俩,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由娘19岁时,经媒人撮合许配给丰顺上下碑大户游家,并择吉于同年十一月初三过门完婚。是日,游府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前来迎娶。正当由娘登上花轿准备出发前往夫家的时候,猛见弟弟跟在花轿的后面。就在花轿行到村口狭巷之时,弟弟被围观的人撞落到路边的水沟里,任凭他呼天叫地,嚎啕大哭,但不知何故,现场竟然无人出来扶起他!见此情景,由娘不觉心酸,暗想:“黄家唯此一脉,时下世态炎凉,我嫁人之后,弟弟无人照顾,倘有三长两短,叫我怎释心怀!”由娘当即改变了主意。她托人到游家说明原委,提出退婚。游家也深明大义,欣然应诺,后来还经常接济由娘一家。

自此之后,由娘爱弟如子,对他悉心照料,苦心抚养。转眼之间和轩已20岁,她又着手张罗弟弟的婚事。和轩夫妻举案齐眉,喜得六子。当时正好是明朝末年,朝政腐败,各路英雄纷纷揭竿举义,战事频发,丰顺一带深受其害,社会动荡不安。和轩看在眼里,便和姐姐商量,决定迁居清平之地,另创乡里。万历三十七年(1609),他们举家迁往山湖创马料堂村,经过多年奋斗,很快子孙满堂、出类拔萃,成为山湖一带望族。后来,和轩第四子黄仁和迁创西门村,曾孙黄宗猷、黄宗良、黄登贤又迁创新、老埔龙两村,形成三地同根的硕大家族。崇祯四年(1631),由娘无疾而终,享年80岁。

微信截图_20230822171027.jpg

为了感念姑恩,弘扬舍己为人精神,马料堂、西门、埔龙三寨合力斥资,于清同治三年(1864)择地于埔龙村建成“贞义姑寝室”亦即姑婆祠,内中敬奉祖姑牌炉香火安座,三寨裔孙谨遵古训,依序定时进行祭祀。此举既能纪念先祖,又可启迪后来,真正做到寓感恩教育于祭祀活动之中。这一独特的传统习俗经历140多年来从不间断,至今不变。

潮汕侨乡祠堂多多,有故事的潮汕祠堂亦多多。祠堂因有故事而出名,而更显文化魅力。讲好潮汕故事,必须讲好潮汕侨乡祠堂故事。侨乡的祠堂是家族的归宿,也是海外潮侨的童年记忆,是海外潮侨的情感纽带。我们要讲好潮汕侨乡祠堂老故事,也要讲好潮汕侨乡祠堂新故事,我们还要演绎潮汕侨乡精彩的祠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