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5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第十八届国际潮团联谊会上,一场特殊的展览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注意,展览上展出的是上百幅的当代潮绣作品。
姚瞻武说 “这幅富春山居图是我们中国山水画历史上比较完美的一幅作品,这些印章都是绣的”。
潮绣作为粤绣的分支,早在2006年就已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姚瞻武, 作为这些潮绣作品的主人,就在这场展览的两个月之前做出了一个几乎让身边所有人费解的举动,他让手里主营潮绣业务的集团公司在澳洲亚太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了。这支致力于潮绣文化推广的先锋军成为了中国非遗文化海外第一股。
潮绣,发源并流行于潮汕地区,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重要分支,相传已有上千年历史。
自清代以来,潮州妇女多勤于纺织。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家家户户都会织缍刺绣,刺绣艺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传说在最开始时,潮绣和少数民族黎族织锦同源,有着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构图饱满均衡,针法繁多、色彩浓艳、装饰性强,尤其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垫高绣法与其它绣法区别开来。刺绣题材包罗万象,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
由于绣制材料的差异,潮绣可以区分出5个绣种,分别为钉金绣、金绒混合绣 、绒绣、线绣和洋金银线绣。
在民间,潮绣大多运用在衣饰、庙堂装饰等生活用品中,曾经大量出口国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潮绣也一直是国家领导人赠送各国首领和国际友人的重点礼品。
如今在姚瞻武的潮绣展览馆里,能见到各式各样潮绣用品和作品。可就在三十年前,在姚瞻武的创业伊始,他所从事的服装行业和潮绣工艺并无直接联系。
究竟是什么机缘,促使他走上这条收藏潮绣,推广潮绣之路的?
姚瞻武出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汕头,那时候母亲在当时汕头最大的绣衣厂水仙花牌绣衣厂做技术员,他和潮绣也最早在那里结缘。
除了母亲,姚瞻武的舅舅、姑姑等许多长辈都在绣衣厂做工,像这样全家出动做绣工的状况在七八十年代的汕头十分普遍。
因为出口需要,汕头地区大力发展服装、纺织工业,刺绣产品种类繁多,绣工遍布城镇农村,几乎已经到了“家家摆绣框 户户有绣娘”的程度。
据统计,当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产值超过1亿元,潮汕地区靠着潮绣这门手艺养活了许多家庭。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姚瞻武,高中一毕业就走上了他的服装创业之路。
关于为敦煌文博会设计的周边产品,姚瞻武和设计团队对小样的图样和布料都不太满意,一行人决定再去布艺市场多挑一挑。位于汕头市中山横一路的中山百货综合市场,是如今汕头布艺批发种类最多最全的地方,虽然它现在的风头远不如十几年前强劲,但对于汕头从事服服装、装纺织行业的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服装纺织产业物竞天择的30年,九十年代的汕头,迎来了一段服装纺织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之后,姚瞻武凭着自己敏锐的商业嗅觉不断把生意做大,和同时期其他同行一样扩大厂房,引进最新的机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 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商品。
然而与此同时,新生产方式的出现,意味着旧事物的消亡姚瞻武的服装生意如火如荼,却没意识到一直伴随他们这代人成长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已经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寻常人家的生活中。
潮绣的颓势,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传统的潮绣主要应用于日用品和装饰类市场,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机织设备的应用,纯属手工制作,工艺考究复杂,成本较高的潮绣产品迅速被价格低廉的机织产品挤出日用品市场。
市场的急剧萎缩,导致大量潮绣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流失,从事潮绣艺术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2006年5月20日,潮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不断和传承人接触,姚瞻武也逐渐从机器大生产的洪流中清醒过来。他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国家层面的保护潮绣这门技艺很难广泛融入市场,如果要想尽量完整地保存下来,必须靠产业做支撑。
很快,他开始了一系列动作:注册了品牌圣地亚专门生产潮绣产品;邀请传承人加盟他的公司做设计总监;主动上门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开展生产、学习、研究战略合作。
2012年到2013年,是中国纺织业困难重重的两年。但从事潮绣产品生产的圣地亚,该两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3.6%和54.3%。到了2014年,姚瞻武更是石破天惊地提出要让潮绣品牌在国外上市的想法,而这个想法最在2015年6月19日尘埃落定。
作为CEO的姚瞻武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要想潮绣这门技艺重现往日的荣光,以产业以资本来支撑潮绣发展这条路是否行得通,需要用业绩来说话。当然,最后的结果也需要时间来证明。
上市以后的这两年来,姚瞻武在国内外不断地寻求展示潮绣的机会,生产潮绣产品的机会。2016年,他在深圳文博会上与敦煌文博会签下了合作协。敦煌,自古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一站,而潮绣的加入,是否能擦出新的火花?
日期:4月6日周四
时间:17:45
频道:央视发现之旅频道
日期:4月7日周四
时间:12:30
频道:央视发现之旅频道